北京柏苑出版有限责任公司
         首页      期刊简介      编 委 会      投稿指南      期刊订阅      广告合作      产学合作      联系我们      留 言 板     English
 
 

 

 
 

 

 
   当期目次
   下期目次
   论文检索
   过刊浏览
   全文下载排行
   摘要点击排行
   Email Alert
 

 

 
   
 

 

 
  访问总数:
当日访问总数:
在线人数: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中国冶金
2007年 17卷 1期
刊出日期 2007-01-15

专家论坛
技术综述
专题研究
生产技术
企业管理
   
专家论坛
1 张泾生
我国铁矿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充分有效地开发利用铁矿资源,为我国钢铁工业持续稳定的发展提供稳定、足量、优质的铁矿原料是我国钢铁工业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文章对我国铁矿资源现状、生产能力增长、潜在资源预测等作了全面介绍。对采矿技术、选矿技术近年来取得的重大技术进步以及今后一段时期采矿、选矿应重点开发的关键技术作了详尽的评述。
2007 Vol. 17 (1): 1-1 [摘要] ( 1083 ) [HTML 0KB] [PDF 0KB] ( 279 )
7 张春霞1 ,胡长庆2 ,严定鎏1 ,齐渊洪1 ,陈丽云1 ,张旭孝1 

温室气体和钢铁工业减排措施

由温室气体引起的全球气候变化已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2005年2月16日正式生效的《京都议定书》虽暂时对中国无直接的压力,但中国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2位,居发展中国家的首位,这使中国在相关国际谈判中面临很大压力。2001年中国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为2.43 t,低于世界人均水平(3.88 t),但温室气体排放呈急剧增长趋势。中国钢铁行业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约占发展中国家钢铁工业总排放量的30%,在国内工业二氧化碳排放量在工业二氧化碳排放中仅次于电力、建材(水泥),居第3位。介绍了相关的国际动态和对我国钢铁行业温室气体排放现状分析和减排措施的研究工作。
2007 Vol. 17 (1): 7-7 [摘要] ( 1398 ) [HTML 0KB] [PDF 0KB] ( 309 )
技术综述
13 董辉1 ,蔡九菊1 ,王国胜1 ,蔡漳平2 ,王峰2 
中国球团竖炉技术进步
分析了中国球团竖炉目前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阐述了球团矿和球团竖炉的发展状况;总结了球团竖炉结构和操作上的技术发展;提出了球团竖炉发展中的2个关键问题及其解决途径;并进行了球团竖炉的技术展望。
2007 Vol. 17 (1): 13-13 [摘要] ( 1382 ) [HTML 0KB] [PDF 0KB] ( 276 )
生产技术
17 姜周华1 ,唐东2 ,李花兵1 ,顾文斌2 ,刘晓2 ,王军文2
LF炉运行电抗模型及供电优化
分析了LF炉实际运行行为,根据宝钢150 t LF炉的现场试验结果;建立了描述LF炉运行电抗以及二次侧运行相电压的关系式;并在综合考虑LF炉热平衡的基础上提出了合理的供电制度。
2007 Vol. 17 (1): 17-17 [摘要] ( 1426 ) [HTML 0KB] [PDF 0KB] ( 295 )
20 秦登平,陈俊锋,王坚
首钢新型捞渣机的应用与效果
概述了首钢第三炼钢厂原用扒渣机存在的问题;介绍了现阶段铁液新型捞渣机的主要技术特性和使用情况;分析了捞渣机在使用中的各项指标和存在的问题。捞渣机与扒渣机使用情况对比表明,捞渣机的捞渣量、渣中铁损、回硫等指标均优于原扒渣机。
2007 Vol. 17 (1): 20-20 [摘要] ( 1273 ) [HTML 0KB] [PDF 0KB] ( 290 )
23 吴巍,胡砚斌,刘浏,丁永良,吴伟
脉冲旋转搅拌喷吹铁液脱硫新工艺实验研究
采取实验室物理模拟的方法,对新型的脉冲旋转搅拌喷吹与原单向搅拌的效果进行了对比实验。脉冲式旋转搅拌方式分为搅拌器正反双向脉冲式旋转与旋转停止旋转脉冲式旋转。研究结果表明,与单向搅拌相比,脉冲式搅拌的熔池混匀时间明显缩短,液体表面卷入的颗粒数量明显增多,喷吹载气气泡在液体中的停留时间延长1倍。
2007 Vol. 17 (1): 23-23 [摘要] ( 1363 ) [HTML 0KB] [PDF 0KB] ( 255 )
27 代书华1 ,沈峰满1 ,余艾冰2 

造粒填充的实验研究

为了研究造粒填充过程中的空隙度及实现烧结生产的优化控制,需了解影响空隙度的因素以及空隙度与这些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因此进行了水分含量和造粒体积分数对空隙度的影响实验。实验结果表明,二元填充体系的空隙度随组元体积分数的增加一般呈先降后加的趋势,在二元填充体系的空隙度曲线上一般存在一极小值点;不同水分含量的二元填充体系空隙度极小值出现的位置不同,随水分的增加极小空隙度点右移;当向同一种组元中填加大粒度的颗粒时,空隙度随大粒度颗粒体积分数的增加则变化明显,而向该组元中添加小粒度颗粒时空隙度随小粒度颗粒体积分数的增加则变化不明显。
2007 Vol. 17 (1): 27-27 [摘要] ( 1090 ) [HTML 0KB] [PDF 0KB] ( 274 )
专题研究
30 崔慧军1 ,陈津1 ,冯秀梅1 ,李宁1 ,刘金营2
微波场中含碳铬矿粉升温特性曲线数值模拟
在微波加热过程中,冶金物料在微波照射下的温度分布是它与微波场相互作用且吸收微波的过程, 此期间伴随的传输过程所导致的升温都归因于微波能耗散转化为热能。分析了微波场影响含碳铬铁矿粉升温特性一系列重要因素,即分析了影响微波场分布的加热谐振腔体的结构和多管耦合方式;结合含碳铬矿粉在微波场中的比热容、介电性质等热及物理性质的变化,通过计算模拟得出微波耗散功率与温度的关系,进而拟合出含碳铬矿粉的升温曲线。这种方法对于不同物料、不同配比、不同体积条件下在类似场结构下的微波冶金物料的升温特性也是有效的
2007 Vol. 17 (1): 30-30 [摘要] ( 1474 ) [HTML 0KB] [PDF 0KB] ( 253 )
35 刘冬梅,邹宗树,余艾冰
转炉冶炼终点磷的预报模型
根据现场的冶炼工艺和生产数据,研究了转炉冶炼终点磷的预报方法;采用机理模型和偏最小二乘模型分析了终点磷的影响因素;建立了基于偏最小二乘回归的转炉终点磷的预报模型。结果表明,训练样本在终点磷的绝对误差为±0.003%,在控制精度范围内命中率达87.26%,测试样本在此精度范围内的命中率达到8627%。
2007 Vol. 17 (1): 35-35 [摘要] ( 1325 ) [HTML 0KB] [PDF 0KB] ( 263 )
38 尹国才,秦玲玲
马钢RHKTB流场的数值模拟
利用CFX数值计算软件建立的数值耦合模型对马钢RHKTB的流场进行了分析,得出了包括钢包、真空室、上升管、下降管的RH全系统的流场状态及其在精炼过程中的变化规律。在RH吹氩气液两相区的处理上,应用了非均相多相流模型。模拟结果表明RH真空室内流场中存在小环流现象。
2007 Vol. 17 (1): 38-38 [摘要] ( 1279 ) [HTML 0KB] [PDF 0KB] ( 279 )
42 李辽沙1 ,于学峰1 ,余亮2 ,武杏荣2
转炉钢渣中磷元素的分布
转炉钢渣中的磷是影响钢渣在钢铁企业内部循环的主要因素之一。研究显示,如文献中对缓冷钢渣的研究结果一样,工厂稳定化处理后的转炉钢渣中的磷主要以磷酸三钙与硅酸二钙形式的固溶体存在。该固溶体在钢渣中呈不规则颗粒状,在钢渣的其它矿物相中没有发现磷元素。其实验结果与利用Factsage软件进行的热力学平衡计算结果相一致,说明对钢渣样的分析具有代表性。此结果为转炉钢渣中磷的综合利用和转炉钢渣在钢铁企业的再生利用打下良好基础
2007 Vol. 17 (1): 42-42 [摘要] ( 1592 ) [HTML 0KB] [PDF 0KB] ( 290 )
46 李宗强,薛正良,张海峰,周继程
CaF2对铝酸钙预熔精炼渣系预熔特性和脱硫的影响
在实验室条件下,配制了以CaOAl2O3系为基添加少量氧化镁、二氧化硅构成的四元渣系。研究该渣系中添加不同比例氟化钙预熔后所得渣系的性质。结果表明,添加氟化钙后得到的预熔渣脱硫效果较同组不加氟化钙的差,故采用不添加氟化钙预熔后得到以12CaO·7Al2O3为主的铝酸钙预熔渣系。该渣系具有熔点低、光学碱度高、脱硫能力较强的特点,脱硫率达到80%。
2007 Vol. 17 (1): 46-46 [摘要] ( 1355 ) [HTML 0KB] [PDF 0KB] ( 286 )
节能与环保
50 张立宏,蔡九菊,杜涛,吴增福,刘威
钢铁企业蒸汽系统的现状分析及改进措施
介绍了钢铁企业蒸汽系统的构成情况;分析了钢铁企业蒸汽系统的现状及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加强余热回收并高效利用、优化管网运行、强化管理等有效的改善措施。这将有利于减少蒸汽系统的能源浪费,提高企业的能源利用率。
2007 Vol. 17 (1): 50-50 [摘要] ( 1333 ) [HTML 0KB] [PDF 0KB] ( 270 )
企业管理
54 成华
坚持以财务管理为中心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力
指出了坚持以财务管理为中心是安钢多年来保持较好效益水平的关键,分析总结了在企业不同的管理环节上加强财务管理的重点所在。
2007 Vol. 17 (1): 54-54 [摘要] ( 1142 ) [HTML 0KB] [PDF 0KB] ( 282 )
57 梁铁1 ,甘贵平2
柳钢“十五”期间轧制技术的进步与建议
“十五”期间,柳钢轧制技术的进步,通过加快对轧制的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提高了技术装备水平,使钢材产量和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得到了明显提高。
2007 Vol. 17 (1): 57-57 [摘要] ( 1596 ) [HTML 0KB] [PDF 0KB] ( 262 )
行业话题
62 王禄
硅砖中裂纹的成因及其分析
制品受到热冲击后内部会出现热应力,当热应力过大时制品中会产生裂纹。硅砖中裂纹包括表面裂纹和层裂。表面裂纹又分为横向裂纹、竖向裂纹和网状裂纹。通常层裂和竖向裂纹是机压所致,横向裂纹和网状裂纹是烧成造成的。影响裂纹生成的主要因素是烧成和机压,但与生产过程有关的其它因素的作用也不容忽视。
2007 Vol. 17 (1): 62-62 [摘要] ( 1160 ) [HTML 0KB] [PDF 0KB] ( 277 )
 

 

 
 
· 欢迎下载阅读《中国冶金》2018—2022年1~12期全文
· 《中国冶金》著作权转让协议
· 中国科协全国学会学术出版道德公约
· 《中国冶金》第3届编委会成立大会顺利召开
· 2024年《钢铁》《中国冶金》《连铸》期刊征订
                  更多 
 

 

 
  ·《中国冶金》著作权转让协议
  ·投稿须知
  ·论文模板
                  更多 
 

 

 
      排版格式       引言内容
      中英题名       正文内容
      中英摘要       结论内容
      关  键  词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    刊名缩写
                                      更多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中国金属学会
中国钢铁期刊网
钢铁
                  更多 
 


京ICP备10022112号
版权所有©《中国冶金》杂志社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南路76号,邮编:100081   电话/传真:010-62181032 E-mail:CM@chinamet.cn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