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柏苑出版有限责任公司
         首页      期刊简介      编 委 会      投稿指南      期刊订阅      广告合作      产学合作      联系我们      留 言 板     English
 
 

 

 
 

 

 
   当期目次
   下期目次
   论文检索
   过刊浏览
   全文下载排行
   摘要点击排行
   Email Alert
 

 

 
   
 

 

 
  访问总数:
当日访问总数:
在线人数: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中国冶金
2014年 24卷 4期
刊出日期 2014-04-15

技术综述
专题研究
生产技术
装备技术
   
技术综述
1 闫晓强,王辉,周杰,许建忠,单为春
现代连轧机耦合振动抑制重要进展
阐述五十多年以来连轧机振动问题提出、研究内容、研究进展和研究展望。通过现场测试发现连轧机存在垂扭耦合振动、液机耦合振动、弯扭耦合振动和机电耦合振动现象;然后通过理论研究、仿真分析也证明了连轧机耦合振动的存在及特征规律;最终确定了连轧机振动性质为机电液界多态耦合振动。据此开发了抑制连轧机耦合振动的通用技术,发明了“连轧机耦合振动解耦抑振器”并在某连轧机组上成功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抑振效果。
2014 Vol. 24 (4): 1-4 [摘要] ( 194 ) [HTML 1KB] [PDF 0KB] ( 598 )
专题研究
5 秦晓勇 ,刘雄 ,陈林根 ,孙丰瑞
高炉利用系数目标优化模型的研究与应用
以与炉腹煤气量指数相关联的高炉利用系数为优化目标,建立了包括物质和能量的平衡约束、工艺约束、操作条件约束、其他变量上下限约束共50个线性和非线性约束条件,原燃料参数、工艺参数、生铁质量参数共16个优化变量的高炉性能优化模型。利用序列二次规划算法,得出优化结果。经与实际生产数据比较,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利用该优化模型和算法,分析了高炉炉腹煤气量指数、煤比、铁的直接还原度、鼓风温度、鼓风湿度、鼓风富氧率对高炉利用系数的影响。
2014 Vol. 24 (4): 5-10 [摘要] ( 343 ) [HTML 1KB] [PDF 0KB] ( 594 )
11 张殿伟 ,赵志星,赵宝军
首钢高炉渣与配制四组元渣的黏度研究
对首钢高炉渣样及相应配制的四组元渣的固相析出温度和黏度进行了对比研究,通过电子探针和旋转法分别检测渣样的固相析出温度和黏度。结果表明,现场高炉渣固相析出温度为1400~1440℃,相应配制的四组元渣的固相析出温度要比现场高炉渣高40~50℃。其中微量组元如S(CaS形式),FeO,MnO和TiO2等的存在有利于降低渣固相析出温度。黏度测试表明,现场高炉渣在1500℃时的黏度范围为0.3~0.4Pa·s,相应配制的四组元渣在1500℃时的黏度比现场渣要高30%左右。通过以上对比,不仅了解了高炉渣中微量组元对高炉渣的整体影响,而且有助于将实验室研究结果应用于现场操作。
2014 Vol. 24 (4): 11-15 [摘要] ( 277 ) [HTML 1KB] [PDF 0KB] ( 613 )
16 焦克新 ,张建良 ,左海滨 ,苗广志,李玉贵
长寿高炉炉缸冷却系统的深入探讨
合理的炉缸冷却制度是保证高炉长寿的重要基础,从传热学的角度上对高炉冷却系统进行了深入探讨,分析了高炉炉缸传热数学模型的局限性,根据一维径向传热模型计算表明,增大冷却水流量可降低冷却水温差,但对增强炉缸冷却强度效果甚微。分析了冷却水对高炉炉缸的重要作用在于提高临界热流强度,防止出现核态沸腾和膜态沸腾。在炉缸结构一定的条件下,炉缸导出的热量主要取决于铁水的流动状态及铁水温度,最后给出炉缸砖衬出现缝隙的判定条件。
2014 Vol. 24 (4): 16-21 [摘要] ( 232 ) [HTML 1KB] [PDF 0KB] ( 600 )
22 卓伟伟,徐玉松
涟钢90t顶底复吹转炉成渣路线
通过对涟钢90t顶底复吹转炉炉渣试验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为了获得最佳的炉渣脱磷效果,炉渣碱度应控制在4.6左右,炉渣中w((FeO))控制在16%左右,炉温则控制在1680℃左右;通过对炉渣实际组成在CaO(MgO)-SiO2-FeO(MnO)伪三元相图中的变化途径与常见的转炉渣成渣路线进行比较发现,涟钢顶底复吹转炉冶炼造渣操作遵循的是ABC途径,即低氧化铁成渣路线,该路线主要适用于含磷、硫较低的生铁炼钢,通过分析讨论该成渣路线的利弊,提出一些优化该厂造渣工艺的建议。
2014 Vol. 24 (4): 22-25 [摘要] ( 300 ) [HTML 1KB] [PDF 0KB] ( 605 )
生产技术
26 余国松
1215MS易切削钢盘条翘皮成因
针对连续4批1215MS盘条均存在翘皮缺陷的现象,首先调查了该4批盘条对应浇次连铸坯投轧盘条情况,排除了整个浇次钢坯均存在质量问题的可能。接着对化学元素、皮下气泡、炼钢工艺和轧制工艺等翘皮影响因素进行了排查,筛选出产生本次翘皮的重点嫌疑因素:轧制温度、钢坯表面质量、夹杂物。然后通过生产试验和实验室研究,确定了产生翘皮的主要因素,最后通过生产实践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本次1215MS易切削钢盘条翘皮与轧制温度、钢的洁净度相关,与钢坯针孔、振痕无明显相关性。适当提高轧制温度可避免产生盘条翘皮。
2014 Vol. 24 (4): 26-30 [摘要] ( 525 ) [HTML 1KB] [PDF 0KB] ( 576 )
31 彭兆丰,吝章国,谷凤龙,何方,李守斌
邯钢600MPa级冷轧双相钢的连退工艺
通过DIL805-A测定了C-Si-Mn系600MPa级冷轧双相钢的CCT曲线,并在Gleeble 3500上模拟了双相钢的冷轧连退工艺。得出以下结论:双相钢的连退均热温度控制在800~820℃,保温时间不小于2min,缓冷温度控制在650~700℃,快冷结束温度不高于330℃,冷速大于15℃/s。通过EBSD检测、透射电镜检测、力学性能检测,结果显示邯钢生产的C-Si-Mn成分体系600MPa级冷轧双相钢马氏体的体积分数约为18%,{111}面织构强度为5.3,双相钢中马氏体类型为低碳马氏体,通卷屈服强度为344~365MPa,抗拉强度为605~645MPa,伸长率为24.5%~27%。其性能完全能满足汽车厂冲压安全防撞件的要求。
2014 Vol. 24 (4): 31-35 [摘要] ( 331 ) [HTML 1KB] [PDF 0KB] ( 609 )
36 王影,柴超
通钢FTSR工艺降低HP345屈强比的试验
为解决HP345焊瓶钢屈强比超标问题,在通钢FTSR生产线上,对影响屈强比的主要因素控轧控冷工艺进行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提高终轧温度和卷取温度,层流冷却模式采取后段冷却,能够使HP345焊瓶钢的屈强比由最初的0.81降低至0.76,且各项力学性能满足国标GB 6653—2008要求。
2014 Vol. 24 (4): 36-38 [摘要] ( 264 ) [HTML 1KB] [PDF 0KB] ( 645 )
39 蒋大军,宋剑,何木光,杜斯宏
钒钛磁铁矿烧结降低返矿率技术研究与实践
针对钒钛磁铁精矿烧结强度差、返矿率高而影响产量、增加烧结加工费的实际问题,采取优化配料与工艺参数控制,改进工艺设备,实施环冷机雾化水冷却、松料器通压缩空气新技术,提高了烧结矿强度;同时,优化成品系统运行,对成品矿运输与筛分系统进行技术改造,降低烧结矿转运落差,减轻冲击、摔打、粉化;缩小高炉槽下筛子筛孔间隙,取消部分球团过筛,高炉回收使用返矿中大于5mm粒级的小烧结矿,改进回收系统等。采取这些措施减少了返矿量,降低返矿率2.03%,增加烧结矿产量24.67万t。
2014 Vol. 24 (4): 39-44 [摘要] ( 306 ) [HTML 1KB] [PDF 0KB] ( 585 )
装备技术
45 芦永明,田乃媛,贺东风,王丽娜,陈宏志
全板带型钢厂高炉—转炉区段配置及其生产组织探讨
首先基于精准-协调配置,研究了采用全量铁水“三脱”预处理模式和脱磷转炉+脱碳转炉冶炼工艺下全板带型洁净钢生产平台高炉—转炉区段流程配置情况。之后,基于连续-紧凑布置,讨论了全板带型钢厂高炉—转炉区段的平面布置。最后,基于动态-有序运行,讨论了基本“层流”的高炉—转炉区段生产组织模式。
2014 Vol. 24 (4): 45-50 [摘要] ( 308 ) [HTML 1KB] [PDF 0KB] ( 570 )
 

 

 
 
· 欢迎下载阅读《中国冶金》2018—2022年1~12期全文
· 《中国冶金》著作权转让协议
· 中国科协全国学会学术出版道德公约
· 《中国冶金》第3届编委会成立大会顺利召开
· 2024年《钢铁》《中国冶金》《连铸》期刊征订
                  更多 
 

 

 
  ·《中国冶金》著作权转让协议
  ·投稿须知
  ·论文模板
                  更多 
 

 

 
      排版格式       引言内容
      中英题名       正文内容
      中英摘要       结论内容
      关  键  词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    刊名缩写
                                      更多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中国金属学会
中国钢铁期刊网
钢铁
                  更多 
 


京ICP备10022112号
版权所有©《中国冶金》杂志社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南路76号,邮编:100081   电话/传真:010-62181032 E-mail:CM@chinamet.cn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