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柏苑出版有限责任公司
         首页      期刊简介      编 委 会      投稿指南      期刊订阅      广告合作      产学合作      联系我们      留 言 板     English
 
 

 

 
 

 

 
   当期目次
   下期目次
   论文检索
   过刊浏览
   全文下载排行
   摘要点击排行
   Email Alert
 

 

 
   
 

 

 
  访问总数:
当日访问总数:
在线人数: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中国冶金
2007年 17卷 9期
刊出日期 2007-09-15

技术综述
专题研究
生产技术
装备技术
企业管理
   
技术综述
1 徐永通1,2 ,丁毅3 ,蔡漳平4 ,刘青5 ,黄晔5 ,叶树峰
高炉熔渣干式显热回收技术研究进展
高炉熔渣含有大量的热,将其回收利用具有极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传统的水淬工艺对熔渣显热基本没有回收,干式显热回收技术得到国内外研究者越来越多的关注。为此,分析了熔渣显热回收的基本问题和技术难点;列举了已研究的各种干式显热回收典型工艺;介绍了旋转杯熔渣粒化技术、水蒸汽甲烷重整渣热回收技术等最新研究进展,对不同回收工艺进行了综合评价;并展望了熔渣显热回收技术的发展前景。
2007 Vol. 17 (9): 1-1 [摘要] ( 1240 ) [HTML 0KB] [PDF 0KB] ( 333 )
生产技术
9 杨俊锋
板坯连铸机高连拉炉数的生产实践
简介了安钢板坯连铸生产组织的特点和连铸机的主要技术参数;找出了影响铸机提高连拉炉数的主要因素;阐明了所采取的快速更换中间包、防止浸入式水口堵塞、设备快速维修等技术措施。上述技术措施实施后取得明显实效
2007 Vol. 17 (9): 9-9 [摘要] ( 1355 ) [HTML 0KB] [PDF 0KB] ( 320 )
11 蒲学坤
42CrMo合金结构钢大方坯连铸工艺研究与应用
攀钢采用大方坯连铸工艺生产42CrMo合金结构钢取得明显效果。简介了它所采取的转炉冶炼、LF+RH精炼、连铸的技术方案以及试验结果。生产实践证明,铸坯表面质量良好,成分偏析度可控制在0.96~1.03,中心疏松和中心偏析均不大于1.0级,w(T.O)≤15×10-6,w(H)≤1.8×10-6。
2007 Vol. 17 (9): 11-11 [摘要] ( 1286 ) [HTML 0KB] [PDF 0KB] ( 287 )
14 董金刚1,2 ,余茂华3 ,唐立新1
提高连铸生产能力的措施与效果
铁水增多所导致的转炉生产节奏加快以及连铸机改造后差异性的扩大,使宝钢分公司第一连铸分厂的产能压力和生产组织难度增大。为此,优化了连铸生产组织,并从连铸机生产计划的分工、工序和生产线交叉、特殊钢种的生产组织、中间包利用最大化、浇铸速度和异钢种连浇的优化等方面,提出了提高连铸产能的措施,且实施后取得了明显效果,连铸日浇钢增加了2.4炉。
2007 Vol. 17 (9): 14-14 [摘要] ( 1307 ) [HTML 0KB] [PDF 0KB] ( 307 )
17 李庆奎1 ,袁春兰2
影响酒钢焦炭质量的因素分析及改善途经
酒钢从研究炼焦用煤的性质入手,分析了灰和硫、粘结性和结焦性、成煤地质年代、活性组分和惰性组分等因素对焦炭质量的影响;提出了优化配煤结构、加强采购管理、稳定入炉煤质量、采用干熄焦等技术、建立稳定可控的供煤基地等改善焦炭质量的途径。
2007 Vol. 17 (9): 17-17 [摘要] ( 1304 ) [HTML 0KB] [PDF 0KB] ( 337 )
21 杨立云
无缝钢管轧机用辊材质的选择
针对无缝钢管轧机各机架的轧制条件及轧辊所应具备的主要性能,指出了穿孔机架、轧管机架、定减径及矫直机架轧辊在材质选择上应考虑的因素,提出了各机架轧辊应选用的材质及其硬度控制范围。
2007 Vol. 17 (9): 21-21 [摘要] ( 1240 ) [HTML 0KB] [PDF 0KB] ( 319 )
24 杜平1 ,徐建忠1 ,刘相华1 ,赵晓林2 ,荆 涛2 ,刘驰2
薄板坯连铸连轧半无头轧制技术在线试验
介绍了本钢薄板坯连铸连轧生产线的主要设备和关键技术;分析了动态变规格、自动最小张力、活套控制和高速卷取设备;并在线试验了半无头轧制。采用该轧制技术,不但提高了带钢的厚度精度和平直度,且可生产极薄的带钢和高深冲性能的带钢产品。
2007 Vol. 17 (9): 24-24 [摘要] ( 1222 ) [HTML 0KB] [PDF 0KB] ( 332 )
专题研究
27 王臣1 ,王楠1 ,邹宗树1 ,周渝生2
二步法熔融还原煤气富氢改质研究
针对高温煤气物理热的有效利用,为预还原工序提供合格的还原气体,提高预还原操作工作效率,更好地匹配二步法熔融还原工艺中预还原和终还原操作,开发了煤气富氢改质模型。利用该模型研究了不同改质条件下进、出改质煤气成分、温度的相互关系。研究表明,煤气富氢改质可有效利用煤气的过剩物理热,节约了二步法熔融还原能量消耗。
2007 Vol. 17 (9): 27-27 [摘要] ( 1295 ) [HTML 0KB] [PDF 0KB] ( 324 )
30 庄汉洲1 ,毛新平1,2 ,李春艳1 ,刘清友3 ,孙新军3
EAFCSP流程铌微合金钢析出与再结晶规律研究
运用光学显微镜、化学相分析等方法研究了EAFCSP流程铌微合金钢中Nb(C,N)析出规律;并在Gleeble3500热模拟实验机上实验研究了铌微合金钢的原始奥氏体再结晶规律。该研究为其生产铌微合金钢的成分设计和工艺优化提供了理论依据。
2007 Vol. 17 (9): 30-30 [摘要] ( 1412 ) [HTML 0KB] [PDF 0KB] ( 289 )
34 陶子玉1,姜茂发1,刘俊芳2,王安娜2

基于粒子群优化算法的钢铁企业铁路车辆调度

给出了求解铁路车辆调度问题的粒子群算法流程;分析了求解不同调度问题的3种粒子表示法,即基于粒子位置次序(Particle Position Sequence,PPS)的粒子表示法、基于粒子位置取整操作(Particle Position Roundingoff,PPR)的粒子表示法和基于PPSPPR的混合粒子表示法;讨论了PPSPPR混合粒子表示法与调度解空间的映射关系和解码方法。将第3种方法应用于实际车辆调度系统中,求解出机车送货作业行驶的最短路径,建立了基于粒子群优化算法的企业铁路优化调度模型。
2007 Vol. 17 (9): 34-34 [摘要] ( 1221 ) [HTML 0KB] [PDF 0KB] ( 327 )
39 周继良1 ,王臣1 ,徐辉1 ,邹宗树1 ,余艾冰1,2
流化床反应器的流动模型
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流化床反应器的流动模型,给出了气体流速、床体尺寸、处理能力等参数的计算公式和判断内部流态化流型的依据。在此基础上,给出了1个模型的算例,并与文献给出的计算结果相比较,结果表明二者的符合性较好,根据模型计算得到的参数具有良好的合理性。该模型对使用流化床反应器炼铁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2007 Vol. 17 (9): 39-39 [摘要] ( 1236 ) [HTML 0KB] [PDF 0KB] ( 293 )
44 任伟,周明顺,李艳茹
三种球团膨胀率计算方法的比较
为研究计算方法对直径法测量球团体膨胀率的影响,对3种计算方法进行了分析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球团线膨胀率(同一球团膨胀尺寸与膨胀前的直径之比)不变的情况下,随膨胀前球团直径波动范围的扩大,通过3种方法计算所得体膨胀率相差越来越大,但大小对比关系变化甚微;在膨胀前球团直径波动范围不变的情况下,随线膨胀率波动范围的扩大,在3种计算方法中,方法3和方法1取得最大最小值的次数越来越多,三者间的差异也越明显。
2007 Vol. 17 (9): 44-44 [摘要] ( 1317 ) [HTML 0KB] [PDF 0KB] ( 314 )
装备技术
47 徐惠琴
曲柄式飞剪传动系统技术改造
为适应条钢厂生产的变化则须自主改造飞剪机组。飞剪机组改造应在满足产品工艺变更的需求下,尽可能地减少对主作业线的影响、降低其改造投入。在此原则下,分析计算了原有飞剪机架、剪切机构、齿轮箱体的强度,进行了利旧性改造;对电机、联轴器、飞轮、齿轮副、轴承等进行了新品设计改造。改造后的飞剪机组可满足生产工艺对设备的要求。
2007 Vol. 17 (9): 47-47 [摘要] ( 1304 ) [HTML 0KB] [PDF 0KB] ( 308 )
节能与环保
51 陶务纯,王胜,朱宝晶,张秀荣,尹克进
电炉除尘兼余热回收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为满足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莱钢自行研制并设计了电炉除尘兼余热回收装置,且在50 t超高功率电弧炉上得到成功应用。该系统在满足环境净化要求的同时,利用收集的烟尘热量生产出高温高压蒸汽,满足了VD生产和职工生活的需要,为国内电炉节能降耗和清洁生产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填补了国内电弧炉余热利用的空白。
2007 Vol. 17 (9): 51-51 [摘要] ( 1233 ) [HTML 0KB] [PDF 0KB] ( 287 )
企业管理
56 邹红
国内钢铁企业基于战略目标的项目投资控制
分析了国内钢铁企业控制项目投资的必要性;提出了基于战略目标的建设项目全过程投资控制的思路;并针对项目前期投资决策、方案设计、招投标、项目实施、竣工验收以及项目后评估等阶段,提出了控制投资的具体方法。
2007 Vol. 17 (9): 56-56 [摘要] ( 1188 ) [HTML 0KB] [PDF 0KB] ( 311 )
行业话题
59 邵明天,刁承民,高峰,修立策
连铸板坯偏离角纵裂纹成因分析及控制措施
通过对济钢第三炼钢厂1号连铸机连铸工艺环节的分析,并根据实际生产中所采取的相关措施及取得效果,认为板坯角部纵裂纹主要源于结晶器侧面足辊与样板的间隙、结晶器冷却和锥度、钢水成分和过热度、拉速等。对其采取有效措施后,使板坯的偏离角纵裂纹发生率由2.77%降低到0.09%。
2007 Vol. 17 (9): 59-59 [摘要] ( 1388 ) [HTML 0KB] [PDF 0KB] ( 272 )
 

 

 
 
· 欢迎下载阅读《中国冶金》2018—2022年1~12期全文
· 《中国冶金》著作权转让协议
· 中国科协全国学会学术出版道德公约
· 《中国冶金》第3届编委会成立大会顺利召开
· 2024年《钢铁》《中国冶金》《连铸》期刊征订
                  更多 
 

 

 
  ·《中国冶金》著作权转让协议
  ·投稿须知
  ·论文模板
                  更多 
 

 

 
      排版格式       引言内容
      中英题名       正文内容
      中英摘要       结论内容
      关  键  词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    刊名缩写
                                      更多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中国金属学会
中国钢铁期刊网
钢铁
                  更多 
 


京ICP备10022112号
版权所有©《中国冶金》杂志社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南路76号,邮编:100081   电话/传真:010-62181032 E-mail:CM@chinamet.cn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