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柏苑出版有限责任公司
         首页      期刊简介      编 委 会      投稿指南      期刊订阅      广告合作      产学合作      联系我们      留 言 板     English
 
 

 

 
 

 

 
   当期目次
   下期目次
   论文检索
   过刊浏览
   全文下载排行
   摘要点击排行
   Email Alert
 

 

 
   
 

 

 
  访问总数:
当日访问总数:
在线人数: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中国冶金
2007年 17卷 8期
刊出日期 2007-08-15

技术综述
专题研究
生产技术
装备技术
企业管理
   
技术综述
1 姜华,傅思荣,王立辉
高炉本体内衬耐火材料技术进步
介绍了宝钢自1985年1号高炉建成投产以来,包括大修工程在内的共6座高炉的内衬用耐火材料的技术进步。
2007 Vol. 17 (8): 1-1 [摘要] ( 1120 ) [HTML 0KB] [PDF 0KB] ( 319 )
生产技术
7 赵三星1 ,李友荣1 ,魏钢城2
带钢表面缺陷最小间距的确定及应用
利用二维搜索计算法,通过对带钢表面缺陷位置的一列低精度检测数据分析,精确确定轧件表面缺陷的最小间距,从而快速找出连轧机缺陷轧辊的位置。
2007 Vol. 17 (8): 7-7 [摘要] ( 1123 ) [HTML 0KB] [PDF 0KB] ( 316 )
11 杨军
不锈钢连铸生产中工艺因素对SEMS效率的影响
铸流电磁搅拌(SEMS)的应用是提高铁素体不锈钢产品表面质量的重要保证,但却存在诸多工艺、设备因素影响着SEMS的使用效果,使不锈钢生产厂无法得到稳定且可满足要求的板坯等轴晶率。宝钢股份不锈钢分公司在电磁搅拌冶金效果的工艺影响因素方面做了研究,初步阐述了其内在联系和机理,为铁素体不锈钢连铸生产提供了工艺方向。
2007 Vol. 17 (8): 11-11 [摘要] ( 1274 ) [HTML 0KB] [PDF 0KB] ( 323 )
14 高居安,王剑锋,李立新,王云
烧结新型布料技术在400 m2烧结机上的应用
分析了邯钢400 m2烧结机原布料系统存在的问题,详述了烧结新型布料的技术特点。烧结机新型布料系统由宽皮带给料机和九辊布料器组成。该系统使用后,烧结料层布料合理,透气性改善,烧结矿产量大幅度提高。
2007 Vol. 17 (8): 14-14 [摘要] ( 1173 ) [HTML 0KB] [PDF 0KB] ( 295 )
17 章晓辉,马觉
氧化铁粉质量的影响因素分析及解决措施
涟钢冷轧厂分析了影响副产品氧化铁粉的各种因素;并从反应的温度与时间、煤气热值与压力、喷洒的压力与流量以及废酸等方面,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目前氧化铁粉1等品率达到76.79%。
2007 Vol. 17 (8): 17-17 [摘要] ( 1056 ) [HTML 0KB] [PDF 0KB] ( 273 )
20 张大勇1,2 ,张彩军1 ,徐志荣2
频化渣技术在150 t复吹转炉上的开发与应用
在唐钢150 t复吹转炉上开发出适用于百吨以上顶底复吹转炉的音频化渣技术,并根据音频曲线实现了转炉吹炼操作的量化分级管理。该技术的开发与应用,有效控制了转炉吹炼过程的喷溅和返干,改善了冶炼过程的化渣效果,一次拉碳率从45%提高到66%,冶炼周期从41.45 min缩短到37.31 min,冶炼技术水平明显提高。
2007 Vol. 17 (8): 20-20 [摘要] ( 1125 ) [HTML 0KB] [PDF 0KB] ( 305 )
专题研究
23 王兴庆,钟军华
微纳米氧化铁粉低温还原特性的研究
研究了低温还原微纳米氧化铁粉的还原特性与机理。用高能球磨法获得的微纳米氧化铁粉在280~400 ℃内用氢气还原,并测定还原后粉末中氧、计算氧化铁粉末的还原率,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来观察还原铁粉的形貌;找出了氧化铁粒度、还原温度和还原时间等参数对氧化铁还原率、铁粉粒度和粒度分布、铁粉形貌等的影响。从动力学的角度,探讨了粉末细化对低温氢气还原氧化铁活化能的影响。研究结果指出,微纳米氧化铁粉的还原反应遵循吸附自动催化理论,反应动力学遵循界面化学反应理论,研究获得了反应所对应的反应机制函数和相应的动力学方程。
2007 Vol. 17 (8): 23-23 [摘要] ( 1180 ) [HTML 0KB] [PDF 0KB] ( 297 )
29 陈韧,刘立文,李梦炜,姚祥东,干勇
粗轧板坯侧翻变形的数值模拟
针对板带热轧过程中易产生各种边部缺陷的问题,利用有限元法对粗轧可逆道次轧制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不同立轧和平轧道次中轧件变形的情况,特别是角部金属由侧面逐渐翻转到轧件上表面的变化过程。结果表明,平轧道次轧件主要产生宽展和侧翻,且其角部金属呈拉应力状态,有可能诱发各种缺陷的产生,而立轧道次处于具有修复缺陷的压应力状态,因此优化立轧压下制度是改善带钢边部缺陷的一个重要方法。通过单元的变形过程可跟踪坯料和轧件位置之间的对应关系,这对分析带钢表面缺陷的成因并消除缺陷具有重要意义。
2007 Vol. 17 (8): 29-29 [摘要] ( 1104 ) [HTML 0KB] [PDF 0KB] ( 354 )
33 周勇1 ,钟海林1 ,况春江1 ,杨钢2 ,王立民2 ,高永亮2
1Cr16Ni3CuMoWV新型不锈钢组织与性能研究
实验研究了热处理工艺对1Cr16Ni3Cu1MoWV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该钢种经(1070 ℃、1 h油冷)+(-192 ℃、2 h)+(500 ℃、2 h)处理后,抗拉强度(Rm)与屈服强度(ReL)分别为1570、1165 MPa,达到峰值;且保持良好韧性,冲击功AKU=87 J。通过TEM对其组织分析表明,实验钢强度的提高主要是εCu在位错线上析出所致。
2007 Vol. 17 (8): 33-33 [摘要] ( 1082 ) [HTML 0KB] [PDF 0KB] ( 302 )
36 刘守显1,2 ,罗海文1 ,王瑞珍1 ,龙晋明2
低碳微合金管线钢的连续冷却相变及组织研究
通过Gleeble3800热模拟试验机测定了该低碳微合金管线钢的静态(无热变形)和动态连续冷却相变曲线,并通过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对连续冷却后的组织进行了详细观察和分析。发现随着冷却速度的提高,在连续冷却转变组织中依次出现多边形铁素体(PF)、珠光体(P)、针状铁素体(AF)、粒状贝氏体(GB)和下贝氏体(LB)。在未再结晶区的热变形使C曲线发生左移,扩大了试样的针状铁素体区,并使得相变后的组织得到细化。
2007 Vol. 17 (8): 36-36 [摘要] ( 1189 ) [HTML 0KB] [PDF 0KB] ( 296 )
装备技术
40 吕晓云
4350 m3高炉自动化系统特点
介绍了太钢新建4350 m3高炉工艺装备的新技术;重点提出并分析了大型高炉所具备的特殊仪表检测、计算机系统冗余设计、自动控制功能以及专家系统应用的自动化系统特点。
2007 Vol. 17 (8): 40-40 [摘要] ( 1111 ) [HTML 0KB] [PDF 0KB] ( 310 )
节能与环保
45 吴复忠,蔡九菊,杜涛,张琦,陈春霞
铁水能耗分析及其节能方向与途径
以重点钢铁企业的炼铁系统能源消耗现状为基础,讨论了其能源消耗存在的问题,分析了铁水能耗和工序能耗。结果表明,直接影响铁水能耗的因素有:①工序所消耗各种能源介质(燃料和动力)的实物量多少;②对应每一种能源介质的标准煤折算系数大小,也就是这种能源在其生产、转换过程所消耗的能源量;③余热余能回收量的高低。并提出了减少能源介质(燃料和动力)实物量消耗、加强二次能源(包括余热余能)回收和利用、提高能源利用率等降低铁水能耗的主要方向。
2007 Vol. 17 (8): 45-45 [摘要] ( 1366 ) [HTML 0KB] [PDF 0KB] ( 302 )
企业管理
52 黎理1 ,黎彦希2
以钢铁新材料为主导推进新余市新材料领域的科技进步
简介和分析了新余市材料工业发展的现状和特点;指出了钢铁工业的发展和技术进步推动了新余材料产业的结构调整和新型材料的产业化进程;提出了新余市材料领域中长期科技发展的基本思路是以钢铁和有色金属新材料的开发为主导,发展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研究推广绿色工艺,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巩固和发展材料工业在新余市经济发展中的支柱地位。
2007 Vol. 17 (8): 52-52 [摘要] ( 1103 ) [HTML 0KB] [PDF 0KB] ( 304 )
行业话题
55 董鹏程1 ,武春亭2
H型钢供需形式及市场分析
综述了建筑用H型钢的生产及供需状况;统计了近年消费情况;预测了将来的消费趋势和消费结构;指出其用量将继续呈上升趋势。
2007 Vol. 17 (8): 55-55 [摘要] ( 968 ) [HTML 0KB] [PDF 0KB] ( 293 )
59 刘树清
薄板坯连铸机常见故障分析
描述了唐钢1810 mm CSP生产线薄板坯连铸机的设备功能;分析了薄板坯连铸机常见的故障及其成因。针对经常发生的故障,采取了相应的管理措施和方法,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2007 Vol. 17 (8): 59-59 [摘要] ( 945 ) [HTML 0KB] [PDF 0KB] ( 312 )
 

 

 
 
· 欢迎下载阅读《中国冶金》2018—2022年1~12期全文
· 《中国冶金》著作权转让协议
· 中国科协全国学会学术出版道德公约
· 《中国冶金》第3届编委会成立大会顺利召开
· 2024年《钢铁》《中国冶金》《连铸》期刊征订
                  更多 
 

 

 
  ·《中国冶金》著作权转让协议
  ·投稿须知
  ·论文模板
                  更多 
 

 

 
      排版格式       引言内容
      中英题名       正文内容
      中英摘要       结论内容
      关  键  词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    刊名缩写
                                      更多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中国金属学会
中国钢铁期刊网
钢铁
                  更多 
 


京ICP备10022112号
版权所有©《中国冶金》杂志社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南路76号,邮编:100081   电话/传真:010-62181032 E-mail:CM@chinamet.cn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