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属学会2015年工作会议于4月9—10日在江苏常熟召开。理事长干勇院士、民政部民间组织管理局副局长李勇、中国科协学会学术部副部长范唯、秘书长赵沛等出席会议并作了报告,来自专业分会、地方学会、单位会员和学会总部的140余名学会工作者参加了会议,会议得到宝钢集团和上海金属学会的大力支持。
干勇理事长作了“关于低碳经济下现代钢铁流程和生态钢铁产品(钢铁行业转型思考)”的专题报告,重点阐述了大数据对钢铁行业转型的重要支撑作用。报告指出,十三五钢铁行业发展的总体任务是,重点围绕冶金制造工艺流程的优化、产品质量的提升与品种结构优化、钢铁制造-服务平台建立、新型商业模式与运营四大关键路径,实现绿色化、智能化钢铁制造流程及品种集成研发与应用,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智能化手段,建立全流程制造与服务平台,构建钢厂与社会及其他产业互补的生态链和产业链。大数据时代下,竞争已不再是企业间的简单竞争,而是平台及其生态圈之间的竞争,搭建平台经济体是钢铁行业转型发展的必由之路,基于用户需求信息的服务平台可以形成新的技术成果、新的技术研发需求来源和新的技术研发模式。在大数据时代下,应以行业、用户、业务的数据为核心资源,以获取数据为主要竞争手段,以经营数据为核心业务,以各种数据资源的变现为盈利模式,实现行业的转型发展。
赵沛秘书长作题为“把握新常态、进入新状态,全面开创学会工作新局面”的工作报告,全面总结了2014年学会总部、专业分会和地方学会开展的各项工作,并对学会2015年重点工作进行了定位和部署。报告指出:2014年,学术交流水平和模式不断创新,水平不断提高;咨询与服务工作更加深入;助力地方经济工作又有新的开拓;对外交流和国际化合作方面不断加强,开拓了中美双边合作交流;承接政府转移职能力度、科普和继续教育、科技奖励和人才培养、网络服务和期刊工作、自身能力提升建设等方面均取得了较好的成绩。针对2015年的工作安排,报告强调:2015年学会要深入实施“冶金科技精品会议工程”,促进学术品牌活动创新发展,办好与宝钢联合召开的“第十届中国钢铁年会暨第六届宝钢学术年会”;继续加强协同创新和关键共性技术的推广应用,与专题会议和专家工作站等相结合,助力地方经济发展;密切与国际组织的联系,努力开拓双边和多边合作,提升学会国际影响力;不断拓展承接政府转移职能工作,积极参加中国科协学会集群建设,提升学会社会化公共服务职能;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继续教育、科普活动,加强资源建设;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做好人才举荐、表彰、奖励工作,培养和发现青年后备人才;提升期刊水平,加强网站建设,完善学会结构治理,全面深化学会管理改革;积极申报能力提升专项支持,提升学会综合实力。
李勇副局长作题为“社会组织发展与管理”的报告,对国家当前针对社会组织改革与发展最新制定和即将出台的政策、制度和规范等进行了全面、细致的解读。他说:当前国家从顶层设计、社团条例、脱钩方案等方面着手对社会组织进行全面、深入的改革,坚持扶持发展与监督管理两手抓的方针,确保社会组织规范、健康和可持续发展;鼓励一业多会,支持竞争,轻审批、重监管,取消了分支机构登记备案、会费标准备案等行政审批事项,制定和完善了一系列监管机制,首次把社会组织民主纳入国家民主协商和基层民主制度范畴,要求社会组织建立健全选举、议事、公开、述职、问责机制,建立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和自我监督的基层民主制度;加强民主监督和管理机制,落实民主选举、差额选举和重大事项民主决策程序和表决形式等;加强社会组织财务管理,特别是分支机构财务管理;规范社会组织商业行为,严格执行信息公开制度、强化审计和监督等。
范唯副部长就科协与学会的关系问题,以及《中国科协关于实施学会创新和服务能力提升工程的意见》中支持的“1+7”项重点和品牌工作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她指出,在当前社会组织改革进程中,中国科协将继续加大对主管的全国学会的扶持力度,在第一期能力提升基础上,继续以提升学会服务创新、服务社会和政府、服务科技工作者以及自我发展4个能力为目标,列出1+7项重点和品牌工作作为支持方向。即,支持学会综合能力整体提升,支持学术交流、学科发展、期刊、青年人才培养、助力地方经济、承接政府转移职能、自身职业化建设7个重点方向。同时鼓励和支持学会自我创新、改革,只要是与国家社团改革的方向一致,均可申请支持。
宝钢研究院江来珠副院长作题为“钢铁行业新技术、新工艺及技术发展展望”的学术报告。分析测试分会、上海市金属学会和宝钢集团的代表分别作题为“打造冶金及材料分析测试学术交流平台、提高我国冶金及材料领域分析测试水平”、“第十八届上海国际冶金工业展览会”、“宝钢参与国际钢铁协会工作的介绍”的经验介绍,交流了他们在2014年度学会工作中做出的成绩和取得的经验。
报告结束后,会议按专业分会、地方学会、单位会员分3组结合报告进行讨论。专业分会组重点就学会如何把握社会组织改革,规范专业分会管理,强化专业、地方、单位会员联合开展活动进行座谈;地方学会组重点就服务创新和提升能力,为区域经济和会员服务,提高企业技术交流、咨询、培训服务等工作实效等进行讨论;单位会员组重点讨论学会工作报告,并对学会提出意见和建议。高怀副秘书长在单位会员组报告了单位会员会费收支情况,学会领导分别参加了各组讨论,听取代表意见。
会议认为,干勇理事长的报告高屋建瓴、信息量巨大,对中国钢铁行业转型发展提出了新的思路和建议;赵沛秘书长的报告全面、客观地总结了学会总部、专业分会、地方学会工作,客观务实、富有成效,切实体现了学会为行业、企业和广大会员服务所做的努力和工作,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和肯定;李勇副局长的报告政策性强,清晰全面地诠释了国家现在对社会组织管理和改革的政策和要求,为学会工作者进行了一次高质量的培训;范唯副部长的报告鼓舞性强,为学会提升能力指引了方向,对学会工作指导性强,与会代表受益匪浅。
会议建议:
(1)进一步加强总会与专业分会、地方学会间的沟通、协调,整合学术会议、减少数量,减轻会员单位负担,鼓励学会举办跨行业、链接上下游产业的学术交流会议。
(2)学会竞争压力增大,地方学会间应密切联系,互相扶持,发挥地区优势,鼓励开展个性化、专业化的服务活动,提升学会的影响力、竞争力。
(3)加强学会组织建设,完善内部治理,学会尽快制定和出台新的专业分会换届和分支机构财务管理办法,以适应国家关于社会组织改革新的规范和要求。
(4)学会应针对当前行业热点、难点问题多组织专题研讨,解决制约行业发展的技术瓶颈问题;组织对行业最新的专利技术进行评价,筛选出有价值的专利技术提供给会员单位参考,供会员单位选择。
(5)多向会员单位提供技术信息,整理、汇总出国考察报告并向会员单位公开,使不能参加国际考察和学习的会员单位了解国际最新行业动态。
(6)继续开展好网络炼钢大赛、继续教育培训等活动,促进青年人才成长;继续加强网站、微信、QQ群等信息化平台建设,拓宽信息交流、联系沟通的渠道。
(中国金属学会综合与培训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