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超逸, 洪晓莉, 严玲, 张红岩, 高珍鹏, 刘鑫
极地船舶用钢及其焊接接头必须在低温环境下安全服役。为了研究极地低温环境对高强度极地船舶用钢及其焊接接头性能的影响,使用控轧控冷工艺(TMCP)生产了54 mm厚的460 MPa强度级别极地船舶用低温钢,采用埋弧自动焊(SMA)工艺对钢板进行焊接试验,分析母材、焊缝中心及焊接热影响区(HAZ)的组织形貌,测试母材及焊接接头在低温环境下的强度、断裂韧性及疲劳性能。结果表明,母材的组织以多边形铁素体(PF)、珠光体(P)及粒状贝氏体(GB)为主;焊接接头中心组织主要由针状铁素体(AF)和粒状贝氏体(GB)构成,焊接熔合线清晰,热影响粗晶区(CGHAZ)组织以贝氏体(B)为主,晶粒较粗大,热影响细晶区(FGHAZ)则呈现正火态组织。温度直接影响着极地船舶用钢母材及其焊接接头的力学性能。随着温度的下降,母材及焊接接头的强度上升、冲击功下降,在-70 ℃极端低温环境下,母材的屈服强度可达500 MPa以上;-10 ℃时,母材、焊缝中心、热影响区裂纹尖端张开位移(CTOD)的断裂最大值δm分别为1.18、1.11、0.98 mm;随着温度的降低,材料抗断裂的能力显著下降,-40 ℃时,母材、焊缝中心、热影响区CTOD的脆性失稳值δu分别为0.62、0.70、0.32 mm;在-70 ℃极端低温环境下,热影响区试样发生脆性断裂。母材的疲劳性能优于焊接接头,低温能提升材料抗拉强度,同时也能提升材料的疲劳极限强度。对于极地船舶用低温钢,必须重视焊接工艺和焊接质量,进而提高焊接接头的实际低温应用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