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 第29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19-03-15
  

  • 全选
    |
    技术综述
  • 李晓,彭锋
    摘要 ( ) PDF全文 ( ) XML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分析了中国电炉炼钢的产量、装备、重点消耗指标现状情况,总结了中国电炉钢占比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电炉大型化取得一定成绩、电炉废钢单耗降低趋势出现扭转等特点,并从多角度提出电炉炼钢降本增效的关键环节,即电价改革、炉料结构优化、炉型选择、工艺节能、绿色化和智能化、管理创新与标准化体系建设等。同时提出电炉炼钢迎来发展机遇期,建议继续加大技术研发和应用力度,多方共同努力实现电炉炼钢可持续发展。
  • 专题研究
  • 王博,吴晓燕,朱立光,孙立根,刘增勋,周景一
    摘要 ( ) XML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为了研究连铸坯表层夹杂物在轧制过程中的演变行为,对板坯表层线缺陷进行分析发现,缺陷距表层几十微米,宽度约为200 μm,对其内物质进行能谱分析,发现有钠、钾元素,说明该缺陷可能是由于结晶器流场不合理等原因造成保护渣卷渣。通过建立连铸板坯表层夹杂物轧制过程有限元模型,对连铸坯头部、尾部不同位置夹杂物轧制过程中的演变行为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随着轧制道次的进行,夹杂物周边出现裂纹,并且随着轧制过程的进行,夹杂物周边的裂纹越来越大。轧件头部、尾部夹杂物逐渐向轧件表面移动,距离表层越近的夹杂物越容易迁移到轧件表面,而深度相同、水平位置不同的夹杂物,距轧件边缘距离越远,在轧制过程中越容易迁移到轧件表面。

  • 赵晶军,龙木军,汪勤政,曹俊生,刘涛,陈登福
    摘要 ( ) PDF全文 ( ) XML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焊接热影响区(HAZ)的微观组织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钢材焊接处的力学性能。为了掌握含钛微合金钢Q345B在不同焊接线能量下热影响区的微观组织及性能演变规律,采用Gleeble 3500热模拟试验机,对含钛微合金钢Q345B焊接过程中热影响区的组织演变进行模拟试验研究,分析了冷却速率对热影响区的微观组织及冲击韧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大线能量焊接低冷速下热影响区组织以粒状贝氏体为主,t8/5为120 s时,析出针状铁素体,针状铁素体的出现有利于焊接热影响区冲击韧性的提升。

  • 崔桂彬,鞠新华,张玉成,其其格
    摘要 ( ) PDF全文 ( ) XML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借助热模拟试验机、物理化学相分析与透射电镜(TEM)等分析手段研究了含铌钢中铌的应变诱导析出行为,并探讨了应变诱导析出与总析出的关系。结果表明,其他条件不变时,析出相的含量随着变形温度的升高而减少,随着弛豫时间的延长而增加;此外,应变诱导析出并非总析出,若要准确计算和分析应变诱导析出,就必须从总析出中扣除温度变化引起的析出,由此得到的应变诱导析出规律才更为真实。
  • 李静远,杨树峰,李京社,丑英玉
    摘要 ( ) PDF全文 ( ) XML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为了研究冷镦钢开裂的原因和过程,取样分析了某钢厂生产中存在开裂的试样,利用带有能谱仪的扫描电镜(SEMEDS)观察开裂区域宏观形貌和微观组织并表征夹杂物的形貌和成分。结果发现,部分魏氏体混杂在基体中,降低了冷镦钢的塑性和韧性;开裂区域发生穿晶断裂和氧化脱碳现象,其完全脱碳层的平均厚度为28 μm,说明表面缺陷在轧制前就已经存在,导致冷镦钢轧制时开裂;残留在钢中的铝镁钙复合夹杂物也直接导致了表面缺陷和开裂。同时,提出改善微观组织、减少夹杂物的改进措施。

  • 孙晓伟,赵洪亮,刘风琴
    摘要 ( ) PDF全文 ( ) XML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为了解决某些企业炭阳极生产所用的干料配方振实密度低、孔隙度较高最终导致炭阳极各种性能指标差等问题,通过确定干料配方水平、因素建立正交试验,将试验结果与现阶段工业应用的干料配方作对比,对干料配方进行优化。结果表明,配方A1、A2、A3振实密度高且符合生产实际,该配方主要适用于因生产实际无法大规模更新设备或者改造料仓的情况,解决了一部分生产问题,该配方可以提高炭阳极振实密度,对炭阳极提升具有明显效果。
  • 生产技术
  • 张世忠,高东辉,王鹏飞,罗果萍
    摘要 ( ) PDF全文 ( ) XML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针对包钢高炉碱金属循环富集严重、影响高炉顺行和生铁质量这一现状,通过测定包钢炼铁厂6号高炉入炉原燃料及产出项的碱金属含量,并结合取样期间高炉实际生产数据,对6号高炉做了碱金属的分布计算。研究表明,包钢6号高炉中的碱负荷为4.888 kg/t,其中有69.29%的碱金属由烧结矿带入;支出项中,炉渣带走的碱金属量最多,占到总支出量的83.41%。为降低碱金属对高炉生产造成的危害,结合包钢6号高炉实际情况,给出了降低碱金属危害的措施。

  • 王传琳,任瑞忠,王建平
    摘要 ( ) PDF全文 ( ) XML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提高炼铁炼钢间鱼雷罐运转效率,一方面有利于减少鱼雷罐数量,降低投资,另一方面还有利于减少铁水温降,增加废钢使用量,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研究限制北营公司鱼雷罐运转效率因素的基础上,结合北营公司实际生产情况,通过优化检斤模式,建立鱼雷罐动态运行跟踪系统,强化铁、钢生产管理流程,制定鱼雷罐日常维护及定修制度等生产措施,将鱼雷罐日均运转次数由2.0次/(罐·日)提高到2.8次/(罐·日),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 钟凯,王崇,张启东,崔园园
    摘要 ( ) PDF全文 ( ) XML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首钢京唐300t钢包加盖后自开率明显下降,分析了加盖钢包自开率下降的机理,确定了主要原因是包衬温度升高后造成的液态渣回流。通过对引流砂的流动性、密度和渗钢性研究,设计了一种适用于加盖钢包的引流砂成分配比,并通过控制Al2O3和MgO含量,保证铬矿砂纯度。改进了钢包热修工艺,设计了针对加盖钢包的投砂操作和防钢渣回流措施。研究结果经推广使用后,钢包月不自开炉数由8~9炉降低至2炉以内,综合自开率达99.9%,双精炼工艺自开率达100%。

  • 孙亮,郝丽霞,付亮,贾毅,高攀
    摘要 ( ) PDF全文 ( ) XML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为了研究抗酸管线钢尾坯洁净度影响因素,试验分析结果发现,中间包留钢量在5和18 t时,尾坯TO质量分数分别为0.004 5%和0.002 0%,拉速在0.8~1.5 m/min时,拉速变化对尾坯平均TO质量分数影响不大;而拉速在1.5~1.8 m/min时,随拉速变大,尾坯平均TO质量分数明显变大。通过制定可行措施取得一定效果,先停浇尾坯和后停浇尾坯前10.7 m的TO质量分数为0.001 2%~0.002 2%,平均氮质量分数为0.002 6%,两块尾坯的碳、硫质量分数波动很小,完全满足抗氢致开裂(HIC)管线钢要求。ASPEX夹杂物分析结果表明,先停浇尾坯边部、中心每平方毫米上直径不小于0.64 μm的夹杂物个数波动范围分别为8~16和7~13,后停浇尾坯边部、中心分别为8~15和8~17。

  • 节能环保
  • 吉立鹏,张丙龙,曾卫民
    摘要 ( ) PDF全文 ( ) XML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针对CO2在首钢京唐300 t转炉的成功试验,分析了从石灰窑回收CO2用于炼钢的关键技术,重点讨论了从石灰窑回收CO2的工艺路线选择、石灰窑烟气CO2提浓技术、石灰窑烟气的预处理技术、提纯技术、存储输送技术、转炉顶吹O2CO2混合喷吹技术和底吹CO2技术等。并通过试验验证了CO2用于转炉冶炼,不仅可以提高炼钢冶金效果,而且可以增加转炉煤气回收量。认为该工艺的开发可形成石灰窑与炼钢之间的碳素流循环,有利于节能减排,降低碳排放。
  • 彭程,范建峰
    摘要 ( ) PDF全文 ( ) XML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为了综合利用氧化铝冶炼产生的赤泥,探索在转底炉中直接还原赤泥、磨矿磁选获得高品位直接还原铁。通过实验室试验摸索了转底炉还原工艺参数,并在转底炉工业试验线进行了工业试验。实验室结果表明,赤泥还原后的直接还原铁(DRI)金属化率可达88.6%,磁选后的铁品位可达82.1%,磁选后的铁回收率可达88.9%。工业试验中,转底炉还原后,产品金属化率平均为69.2%,将还原后的DRI磁选获得高品位的DRI产品,磁选后DRI的铁品位为72.8%,磁选后铁回收率达到了85.2%,初步打通了在转底炉中还原赤泥、磁选的工艺路径。
  • 王彩虹,蒋心泰
    摘要 ( ) PDF全文 ( ) XML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分析研究酒钢采矿、选矿、烧结、冶炼工序以及配套脱硫系统除尘灰特性,提出了将含铁除尘灰分为高碱金属、高锌、不锈钢以及低有害元素4类的新思路,并分类进行了多方案试验研究,根据研究结果及技术成熟度,推荐了回收工艺。据此,可实现酒钢除尘灰中有价元素的高效回收、除尘灰变废为宝的目的。含铁除尘灰脱除有害元素后再返回烧结利用,对炼铁顺行及降低铁水成本十分有益,真正做到了除尘灰零排放。
  • 装备技术
  • 刘波,宋家齐
    摘要 ( ) PDF全文 ( ) XML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针对宝钢为什么要建设湛江钢铁项目、湛江钢铁基地怎么建,介绍了湛江钢铁建设的背景及前期策划工作。湛江钢铁以“建成现代化、生态化、高效益,体现循环经济和节约型社会理念,简单、高效、低成本,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绿色碳钢板材精品基地”为目标,致力于炼铁装备技术创新方面的探索和实践,对特大型高炉无料钟炉顶、TRT和鼓风机等关键设备开展国产化攻关和技术开发,取得了重大技术突破,实现了中国炼铁工业在关键装备和技术领域的新跨越。

  • 铁合金
  • 朱青德,魏国立,蔡丽勇,张有余
    摘要 ( ) PDF全文 ( ) XML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为了研究高碳铬铁合金在浇注过程添加硅铁粉和铝后固相显微结构及破碎性能变化,在0.2 t多功能炼钢中试炉重熔某铁合金公司生产的高碳铬铁,浇注时分别添加硅铁粉和铝,分析重熔的常规高碳铬铁、添加铝及硅铁粉的高碳铬铁的固相显微结构,并将样品经颚式破碎机破碎。结果表明,高碳铬铁显微结构主要由(Cr,Fe)7C3固态相和(Cr,Fe)7Si固态相组成,有部分TiN、MnS和Al2O3夹杂物析出,常规高碳铬铁中未发现Al2O3夹杂物,而添加硅铁粉和铝的高碳铬铁中均析出了Al2O3及TiN夹杂物;添加铝的高碳铬铁组织致密,气孔率小,而常规高碳铬铁存在大量裂纹和孔洞,组织疏松,添加硅铁粉的高碳铬铁介于两者之间;经颚式破碎机破碎后,常规高碳铬铁、添加硅铁粉的高碳铬铁和添加铝的高碳铬铁破碎后粉末率分别为13.2%、11.7%和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