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 第28卷, 第12期 刊出日期:2018-12-15
  

  • 全选
    |
    技术综述
  • 杨竣 袁章福 于湘涛 李化龙 史华跃 冯庆晓
    摘要 ( ) PDF全文 ( ) XML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侧封技术是薄带连铸工艺中的关键问题,直接影响薄带质量和工序流程。主要介绍薄带连铸的现状,并从固体侧封技术、电磁侧封技术、气体侧封技术3个方面进行阐述,着重介绍交变磁场电磁侧封技术和固体侧封板的材质。结果表明,虽然电磁侧封和气体侧封技术具有明显优势,但是当前技术还不够成熟,存在能耗大、不稳定、设备复杂等缺陷;对固体侧封技术而言,传统耐火材料不能满足薄带连铸工艺的要求,而BN为基的复合陶瓷材料结合气体侧封是当前最适合的侧封技术。
  • 专题研究
  • 徐荣广 ,钟凯 ,周继良 ,关少奎,黄海龙,武克学
    摘要 ( ) PDF全文 ( ) XML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为了研究干熄焦炉的热震性及其对斜道区耐火材料的影响,开展了热震试验,并对干熄焦炉内换热情况进行了建模分析。结果表明,牛腿砖试样经历的热震温差越大,热震次数越多,其抗折强度损失率越大;干熄焦的工况变化会引起斜道出口风温波动,发生热震现象。对干熄焦炉进行三维建模,当从底部均匀进风时,干熄焦炉内部的流场呈现非均匀趋势,在靠近出口一侧循环气体风量较大、速度较快、温度较低,而远离出口一侧循环气体风量较小、速度较慢、温度较高,两侧最大温差为653 ℃。干熄焦炉内部温度不均匀分布加剧了热震现象。为提高干熄焦炉耐火材料尤其是牛腿砖的使用寿命,应稳定操作,减少工况波动,以减少干熄焦炉内热震现象。
  • 王海洋,张建良,钟建波,郭科,王广伟
    摘要 ( ) PDF全文 ( ) XML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探究钾蒸气对顶装焦和捣固焦劣化行为的影响,在相同试验条件下向两种焦炭赋相同含量的钾蒸气,研究相同钾蒸气条件下,捣固焦与顶装焦粉化率及热态性能变化的差异。结果表明,在钾蒸气设定量低于5%时,捣固焦的粉化率较高,即钾蒸气对捣固焦结构的直接破坏能力强于顶装焦;在钾蒸气设定量超过5%后,两者相差不大。吸附钾蒸气后,两种焦炭的反应性均随钾蒸气的增多而增强,反应后强度则降低。
  • 徐涛,王海洋,张建良,王广伟,王其
    摘要 ( ) PDF全文 ( ) XML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采用灰熔点测定仪对3种兰炭样品的灰熔融特性进行试验研究,同时采用Matlab软件和经验公式对其进行拟合计算,并与试验值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兰炭灰分中钙含量较高,硅、铝含量较低,氧化铁含量较高。兰炭的灰熔融特性温度相对较低,3种兰炭灰的软化温度分别为1 159、1 154和1 234 ℃。Matlab的计算结果与试验值相差较大,经验公式的计算结果则与试验值基本相同,表明兰炭灰中各成分间的互相作用对软化温度影响较大。因此,基于灰分中各成分间存在相互作用的经验公式法适宜用于兰炭灰成分预测。
  • 杜诚波,刘征建,张建良,王耀祖,牛乐乐,亢庆锋
    摘要 ( ) PDF全文 ( ) XML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为了研究氢气含量对含铁炉料还原及软熔性能的影响,利用程序还原炉分析了不同氢气含量对含铁炉料还原性能的影响,利用高温熔滴炉模拟高炉喷吹含氢煤气,研究了氢气含量对含铁炉料软熔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增大氢气含量后,炉料的软化温度会升高,滴落温度逐渐降低,同时也会改善炉料结构的透气性,使得渣铁更加容易分离;氢气含量会使含铁炉料中的FeO含量降低,弱化了脱碳反应,从而促进生铁中碳含量的增加。低温时氢气含量对还原几乎没有促进作用,高温则会促进氢气的还原性能;同时,氢气会促进含铁炉料中铁的析出。
  • 李应江
    摘要 ( ) PDF全文 ( ) XML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为了研究RH炉化学升温工艺对IF钢洁净度的影响, 针对RH不同阶段进行化学升温,通过取样分析对铸坯全氧、夹杂物数量密度分布、夹杂物尺寸三指标进行系统分析,定量评价RH化学升温节点及升温幅度对钢水洁净度的影响。结果表明,RH化学升温时,钢水洁净度恶化,铸坯全氧质量分数增加了0.000 8%~0.001 3%;在同一升温值、不同升温节点条件下,以RH升温32~36 ℃为例,方案4团簇状夹杂物尺寸达到20 μm,小于方案5团簇状夹杂物尺寸30 μm。因此,采用“脱碳中前期+脱碳终点”升温工艺,夹杂物尺寸优于“脱碳终点”升温工艺。生产实践中,若钢水进RH炉温度低,在RH升温操作不可避免的条件下,应采用“脱碳中前期+脱碳终点”升温工艺,以减少RH升温操作对钢水洁净度的影响。
  • 雷家柳,赵栋楠,朱航宇,蒋跃东
    摘要 ( ) PDF全文 ( ) XML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提高帘线钢盘条的质量,实现轧制过程高强度帘线钢中大颗粒氮化钛夹杂的有效控制,通过试验钢中氮化钛夹杂的固溶试验研究,探讨了高强度帘线钢在加热过程中氮化钛夹杂的固溶行为和影响机制。结果表明,氮化钛夹杂在加热升温阶段存在较为明显的固溶行为,且固溶效果与加热温度和保温时间密切相关。通过适当提高轧钢加热炉温度和延长保温时间以及随后的快速冷却,可以对高强度帘线钢中大颗粒氮化钛夹杂的尺寸和数量进行有效控制。
  • 杨平,陈志军
    摘要 ( ) PDF全文 ( ) XML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为了解决热轧板带头部因金属流量失衡而导致的拉窄问题,以热连轧机液压活套系统为研究对象,对活套的高度控制进行了研究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头部流量快速补偿等起套控制的改进策略,以达到活套对带钢头部的张力和套量的精确控制。并以马钢2 250 mm热轧精轧产线为试验平台,按照制定的改进策略进行了起套的功能改进和参数校正试验。通过试验,解决了带钢头部长距离拉窄问题,提升了起套的控制性能,并建立了活套起套性能指标的参考标准。
  • 叶姜,樊雷
    摘要 ( ) PDF全文 ( ) XML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对DC03EK深冲用冷轧搪瓷钢铸坯、热轧基料进行析出物检测,对其冷轧成品卷进行析出物、抗鳞爆敏感性TH值、成形极限FLD测试。结果表明,DC03EK深冲用冷轧搪瓷钢材料中存在弥散分布的Ti(C,N)、TiN、TiC、TiS、Ti4C2S2和极少量的MnS等析出物,铸坯中析出物颗粒较大,经热轧轧制较大颗粒析出物变小,经冷轧轧制及罩式退火后,析出物变得细小并弥散分布,使得DC03EK具有高的抗鳞爆敏感性TH值,同时又具有良好的成形性。
  • 生产技术
  • 曹伟,陈世坤,王包明,李保俊,俞光
    摘要 ( ) PDF全文 ( ) XML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宁钢1号高炉配置3座内燃式热风炉,自2009年以来进行了一系列修复工作,2012年起3号热风炉出现隔墙鼓包等现象,送风温度只能勉强维持在1 050 ℃。针对1高炉内燃式热风炉的种种问题,利用现有场地设计1座顶燃式热风炉,形成3座内燃式及1座顶燃式热风炉组,投运后最高送风风温提高80 ℃,燃料比降低20 kg/t,保证了1号高炉安全、稳定、经济地生产,也为单座热风炉故障处理或检修提供了保障。
  • 梁三清,刘小刚,陈帅,刘琼
    摘要 ( ) PDF全文 ( ) XML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通过优化用于回收转炉煤气的煤气检测仪,将所检测数据以实时线状图传至炉前操作室,根据煤气中CO的变化情况来判断溢渣、喷溅、返干等状况,并及时作出调整。详细列举了几种比较典型的CO曲线走势图,分别阐述了曲线的形成原因、过程以及造成的影响,给出了及时调整以及解决的方法,有效地保证了转炉冶炼的顺利进行,也有利于降低成本。
  • 王时松,郭晓晨,姜文欢,李谦,张帆
    摘要 ( ) PDF全文 ( ) XML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为了研究国内某钢厂100 t双孔底吹氩钢包的流场现状,针对此钢包精炼过程流量200 L/min(方案1)和300 L/min(方案2)的钢水流动行为进行了数值模拟与现场实践。结果表明,每个吹氩流股均会在钢包形成两个循环流,分别位于流股与钢包壁之间和两个流股之间;方案2比方案1混匀时间缩短36 s,渣眼平均直径增大 0.055 m,耐火材料侵蚀加重。数值模拟通过现场实践验证了其正确性,为现场生产提供了有效指导。
  • 郭琳琳,刘学良,朱防修,陈守关,迟维峰,杨春阳
    摘要 ( ) PDF全文 ( ) XML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为了研究表检系统在镀锡产品检测上的适用性,结合镀锡产线自身特点与镀锡产品质量检验要求,通过传统表检技术与现代检测技术对比的方法,阐述并论证了选择线扫描表检系统对镀锡产品表面缺陷进行在线检测能够更好地适应镀锡产品表面缺陷的检测。同时,实践证明线扫描在镀锡产品缺陷检测上应用效果较好,优化了镀锡产品生产工艺,提高了镀锡产品表面质量,也减少了因表面缺陷漏检造成缺陷产品流转至客户。
  • 装备技术
  • 李瑞生,赵艳良,罗北平,张瑞忠
    摘要 ( ) PDF全文 ( ) XML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探讨了河钢邯钢CSP连铸机的二级系统升级改造的部分设想及其实践,在对原有二级系统的功能应用分析后,结合原系统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与后续信息化、自动化系统的匹配问题,并在考虑连铸工序生产、设备和质量管理对自动化和信息化系统的功能需求基础上,对传统连铸二级系统功能进行了扩展和创新,提出了维修车间功能扩展和关键设备管理等功能,并成功在改造过程中进行了实施,取得了良好效果。
  • 余高文
    摘要 ( ) PDF全文 ( ) XML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介绍宝钢焦炉推焦车外轨首次在线进行固定型式改造的技术应用实践,主要包括改造工艺介绍、改造难点分析以及所采取的具体改造技术措施。因推焦车外轨改造是在焦炉保持正常生产状态条件下进行,在施工过程中采取了针对性技术措施,克服了工艺交叉、施工环境复杂、安全等多方面困难,提高了施工效率,极大缩短了工期,减少了对焦炉生产的影响。同时,还提出了相关改进建议,可供其他类似机车轨道在线改造参考。
  • 节能环保
  • 康建刚 ,李俊杰 ,魏进超 ,崔泽星
    摘要 ( ) PDF全文 ( ) XML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作为活性炭脱硫的主要介质,活性炭在烟气净化系统内循环吸附、再生,这就要求活性炭具有较高的机械强度。为了科学合理地表征活性炭耐磨强度,通过对比转鼓法、球磨法和球盘法,从工程实际应用角度出发,优选转鼓法作为烟气净化用脱硫脱硝活性炭耐磨强度的测试手段,进而通过强化磨损、改变筛分用筛网网孔尺寸,得到磨损时间、网孔尺寸分别为60 min和5.6 mm,此为“转鼓法”最优试验参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