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模态框(Modal)标题
在这里添加一些文本
关闭
关闭
提交更改
取消
确定并提交
×
模态框(Modal)标题
×
下载引用文件后,可以用常见的文献管理软件打开和编辑,包括: BibTex, EndNote, ProCite, RefWorks, and Reference Manager.
选择文件类型/文献管理软件名称
RIS (ProCite, Reference Manager)
BibTeX
选择包含的内容
仅文章引用信息
引用信息及摘要
导出
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
中国精品科技期刊
“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二期”领军期刊
入选“中国精品科技期刊顶尖学术论文(F5000)”
入选《科技期刊世界影响力指数(WJCI) 报告》
入选中国知网《学术精要数据库》
中国金属学会会刊
中文核心期刊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
美国《化学文摘(CA)》收录期刊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JST)收录期刊
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期刊简介
编委会
编委会
青年编委会
投稿指南
期刊订阅
期刊在线
当期目录
最新录用
网络首发
热点文章
虚拟专辑
过刊浏览
阅读排行
下载排行
引用排行
Email Alert
业务合作
广告
理事会
视频中心
联系我们
English
2017年, 第27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17-03-15
全选
|
技术综述
Select
节约型双相不锈钢组织演变规律的研究进展
刘国平
中国冶金. 2017, 27(3): 1-6.
https://doi.org/10.13228/j.boyuan.issn1006-9356.20160178
摘要
(
)
XML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节约型双相不锈钢是一种高性能、低成本的结构材料,拥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有望广泛应用于核电、石化、造船、造纸和海水淡化等领域,但是其热加工制备困难,阻碍了大规模工业化生产。简要介绍了国内外双相不锈钢的研究现状,综述了双相不锈钢的组织性能演变、热变形规律及脆性相析出行为等。从组织演变规律入手,指出改善节约型双相不锈钢热塑性的重要性及可行性。
Select
含硅酸锌矿类锌资源利用现状
刘旭东,郭宇峰,付刚华,姜涛,陈凤,谭宇佳
中国冶金. 2017, 27(3): 7-11.
https://doi.org/10.13228/j.boyuan.issn1006-9356.20160183
摘要
(
)
XML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从硅酸锌物化性质的角度,总结分析了国内外含硅酸锌矿类锌资源利用现状,使用单一火法处理还原效率低,能耗高。强酸强碱浸出液浓度高,在浸出锌的过程中大量杂质也被同时浸出,对后续提锌除杂不利。氧化锌在氨浸提锌的过程中,杂质很少被浸出,根据氨对氧化锌这一选择性浸出特性,为提高锌资源中硅酸锌的利用率,建议采取焙烧矿相转化的方式先将硅酸锌矿转化为氧化锌物相,然后采用氨法浸出提取锌的技术路线,并对该技术路线需要开展的主要研究工作进行了分析。
专题研究
Select
转炉渣钢间传质的冷态模拟试验
姚同路,曾加庆,王杰,刘小亮,戴诗凡,李相臣
中国冶金. 2017, 27(3): 12-15.
https://doi.org/10.13228/j.boyuan.issn1006-9356.20160195
摘要
(
)
XML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在转炉冶炼过程中,底吹参数对渣钢间传质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为了研究底吹参数如底吹枪支数、底吹强度对传质效果的影响,以100 t转炉为原型,根据相似原理,通过冷态模拟试验研究了苯甲酸在油水间的传质规律。试验表明,传质系数随着底吹强度增加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现象;最优底吹流量随底吹枪支数增加而增加,底吹枪由4支逐渐增加到10支时,最优底吹流量由0.08增加至0.25 m3/(t·min);最优单支枪供气强度为0.02~0.025 m3/(t·min),且随底吹枪支数增加略有增加。
Select
S32760超级双相不锈钢冷轧板的组织和性能
罗利阳,宁天信,张春林,王新鹏,陈帅超
中国冶金. 2017, 27(3): 16-22.
https://doi.org/10.13228/j.boyuan.issn1006-9356.20160147
摘要
(
)
XML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设计及制备了2 mm厚S32760超级双相不锈钢冷轧板。对国产及进口冷轧板的化学成分、常温力学性能、金相组织、杯突值、应变硬化指数、腐蚀性能及焊接性能进行了对比测试。结果表明,国产板材各项性能指标达到ASEMSA240标准及工程指标要求,与进口板材相当,可以替代进口产品用于相关设备的生产及制造。
Select
合金元素对汽车减震器活塞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马明叶,刘靖,韩静涛
中国冶金. 2017, 27(3): 23-27.
https://doi.org/10.13228/j.boyuan.issn1006-9356.20160207
摘要
(
)
XML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为了将轴承滚动体研磨钢泥制得的还原铁粉应用于汽车减震器活塞的生产中,在其中加入石墨、电解铜粉及羰基铁粉等制成合金粉末,并压制、烧结成型,通过正交试验探讨石墨、电解铜粉及羰基铁粉质量分数对试样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碳对硬度和抗拉强度的影响最大,铜的影响较小;随石墨和铜粉质量分数的增大,铁素体减少,珠光体增多;得出成分为Fe-1.2C-1.8Cu-10羰基铁粉的合金符合汽车减震器铁基粉末冶金零件技术条件JB/T 9138-1999的要求。
Select
连退工艺对低合金高强钢HC300LA力学性能的影响
李春诚,佟铁印,王亚东,李霞
中国冶金. 2017, 27(3): 28-31.
https://doi.org/10.13228/j.boyuan.issn1006-9356.20160171
摘要
(
)
XML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为了研究热处理工艺对低合金高强钢力学性能的影响,在连续退火条件下对HC300LA钢进行了模拟试验和工业试验。采用连续退火模拟试验机模拟连退生产工艺,研究了退火温度对低合金高强钢HC300LA力学性能的影响,获得了不同强度要求的试验钢。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分别研究了不同均热时间、快冷冷速条件下低合金高强钢HC300LA的力学性能变化情况。试验结果表明,随着退火温度的提高,低合金高强钢的强度下降,断后伸长率有所提高;随着均热时间的延长,低合金高强钢的强度有缓慢下降的趋势;随着快冷冷速的增加,低合金高强钢的强度增加,断后伸长率逐渐降低。
生产技术
Select
邯宝1号高炉非计划长期休风恢复实践
邓涛,夏万顺,郝飞飞,宋飞远,杨志功
中国冶金. 2017, 27(3): 32-35.
https://doi.org/10.13228/j.boyuan.issn1006-9356.20160193
摘要
(
)
XML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邯宝1号3 200 m3大型高炉2016年6月1日因主皮带断裂造成非计划休风34.5 h,休风前炉况持续稳定顺行、炉缸活跃、炉温充足、各项经济指标较好。此次送风恢复过程中降低负荷、重视炉热水平、调整炉料结构,根据轻负荷料下达位置及炉内接受情况分3个阶段进行风量和氧量的恢复。同时通过炉温情况补充煤粉、快速用上高风温,提前做好出铁准备、合理安排炉前作业等,实现了炉况的快速恢复。
Select
转炉石灰在线筛分加料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袁晓峰,吴建军,李智,雷加鹏,裴王敏
中国冶金. 2017, 27(3): 36-39.
https://doi.org/10.13228/j.boyuan.issn1006-9356.20160182
摘要
(
)
XML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介绍了中冶南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开发的炼钢石灰在线筛分加料系统的工艺路线和技术方案。该系统通过在石灰料仓下设置一种振动筛分装置,在保证转炉生产节奏的前提下对石灰进行块末分离,能有效杜绝石灰粉末被转炉烟气抽吸带入除尘系统,在提高石灰利用率、稳定转炉冶炼操作和保障一次除尘系统运行等方面具有显著效果,适用于新建或改建炼钢工程,具有较高的应用参考价值。
Select
50钢铸坯冷却过程断裂分析
罗志文
中国冶金. 2017, 27(3): 40-44.
https://doi.org/10.13228/j.boyuan.issn1006-9356.20160201
摘要
(
)
XML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分析了50钢铸坯异常组织以及在不同温度下的力学性能。分析结果表明,快速和不均匀的冷却将产生尖锐、突出的铁素体组织,弱化晶界,并产生较强的组织应力和热应力;在700、300 ℃附近分别存在高温脆性区和低温脆性区,在此区间移动铸坯会助长裂纹的产生。采用合适的堆冷工艺,提高热送热装率,可以有效减少铸坯断裂风险。
Select
氧化铁皮在炼钢厂的应用实践
吕凯辉
中国冶金. 2017, 27(3): 45-48.
https://doi.org/10.13228/j.boyuan.issn1006-9356.20160226
摘要
(
)
XML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阐述了氧化铁皮的形成原因及成分,介绍了氧化铁皮对烧结矿的理化性能、燃料消耗及产量的影响。氧化铁皮具有一定的去磷能力,可以显著加速初期渣的成渣过程,提高吹炼前期去磷等。生产实践证明,在相同成本条件下,氧化铁皮在炼钢厂使用比在烧结厂使用效益更为显著,为公司创造效益72 302元。同时炼钢一倒三命中率提高了11.8%,更有助于护炉工作的开展,冶炼周期缩短了0.2 min。实现了氧化铁皮的高效利用,有助于为公司创造效益。
Select
中厚板表面粗糙识别与判定的难点及对策分析
马国金,王雪松,黄毅,金峰
中国冶金. 2017, 27(3): 49-53.
https://doi.org/10.13228/j.boyuan.issn1006-9356.20160199
摘要
(
)
XML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对船板表面粗糙缺陷的识别检验及判定的难点进行分析,结合多年的判定经验,针对提高表面粗糙的识别与判定的准确性,开展了一系列工作。通过近千块钢板抛丸前后对比试验,对钢板表面的颜色和刮蹭表面进行识别,在保证有效辨别情况下,推动了检验判定标准由产品标准向客户标准的转变。同时根据缺陷深度、使用位置以及分布面积的不同等,结合不同客户质量需求的不同,做到钢板质量的精准识别判定,保证钢板检验的准确性、有效性,减少了经济损失,增强了产品市场竞争力。
节能与环保
Select
钢铁厂煤气利用项目的系统应用与优化
李仁华 贾鸿屹
中国冶金. 2017, 27(3): 54-61.
https://doi.org/10.13228/j.boyuan.issn1006-9356.20160283
摘要
(
)
XML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面对当前钢铁企业产能过剩和严峻的环保形势,节能减排迫在眉睫。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是钢铁行业采取的节能减排重大举措。针对9E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控制系统MARK Ⅵe在钢铁企业煤气发电系统应用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一系列的技术改进,保证了发电机组的高效稳定运行,提高了发电效率,确保了工艺介质的高效利用,在行业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和示范意义。
Select
焦化废水生物强化处理及工艺优化
洪欣娟 张雪 闫哲 李素芹
中国冶金. 2017, 27(3): 62-66.
https://doi.org/10.13228/j.boyuan.issn1006-9356.20160187
摘要
(
)
XML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焦化废水因其成分复杂、有机物难降解而饱受关注,随着《炼焦化工行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6171—2012)的实施,更严格的排放标准给各焦化企业都带来了挑战。原有系统出水只能符合旧标准,因而针对新标准的要求,对原有的焦化废水处理系统进行优化。生化段增加厌氧池、投加微生物菌剂进行生物强化,使生化段出水总氮(TN)由原来的40降低至10 mg/L;深度处理应用臭氧氧化技术,使化学需氧量(COD)降低至30 mg/L,优化效果显著,达到了预期目标,为国内同类型的焦化废水处理流程提供了一定的参考和借鉴意义。
Select
硅钙炉余热发电系统化学水及循环水处理技术
杨林,庞建明,马永宁,李建国,潘聪超,王磊
中国冶金. 2017, 27(3): 67-69.
https://doi.org/10.13228/j.boyuan.issn1006-9356.20160292
摘要
(
)
XML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阐述了3×33 MV·A硅钙合金电炉1×7.5 MW余热发电电站化学水和循环水处理技术,重点论述了余热发电化学水处理的方法、反渗透的原理、水汽化学监督及故障处理等。电站所使用的锅炉为小型低压锅炉,锅炉水处理主要排水为过滤器反洗水和混床再生废水,经中和池处理后排放,生产废水除浊度、含盐量增加外,基本不含有害成分,可以直接排放,总排放量为11.32 t/h。该套硅钙合金电炉余热发电电站化学水处理和循环水系统已运行一年,以较低的设备投资和运行维护费用保障了锅炉和设备的冷却需要,运行情况良好,取得了较高的经济收益。
企业管理
Select
钢铁行业设备管理系统的应用
辉亚男
中国冶金. 2017, 27(3): 70-73.
https://doi.org/10.13228/j.boyuan.issn1006-9356.20160194
摘要
(
)
XML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针对钢铁行业中传统设备管理存在的弊端,给出了一种智能设备管理系统的解决方案。在概述设备管理相关理论的基础上,详细阐述了智能设备管理系统的架构,重点介绍了设备编码、业务流程以及点检仪数据采集过程,并给出了实施效果。该方案对于提高中小企业的设备管理水平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铁合金
Select
改进10 MV·A矿热炉生产高碳锰铁合金实践
黄文
中国冶金. 2017, 27(3): 74-78.
https://doi.org/10.13228/j.boyuan.issn1006-9356.20160271
摘要
(
)
XML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以10 MV·A半敞开矿热炉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过去生产高碳锰铁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分析,总结了炉衬砌筑方式改进、原燃料选择改进、电极压放和管控改进、下料管改为水冷、稳定送电负荷在140~145 A、电压级稳定使用5级等改进措施,使矿热炉工艺参数更适合生产高碳锰铁,减少了电极事故。并对所用矿石和焦炭进行重新选择,减少白云石的配入量,降低渣铁比,减少了渣量,使各项技术经济指标得到较大改善,平均日产量达到66.38 t,冶炼电耗降低至2 609 kW·h/t,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Select
硅钙炉余热发电系统并网及自动化调度实践
魏新华,杨林,庞建明,李建国,马永宁,潘聪超
中国冶金. 2017, 27(3): 79-82.
https://doi.org/10.13228/j.boyuan.issn1006-9356.20160291
摘要
(
)
XML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阐述了3×33 MV·A硅钙合金电炉1×7.5 MW余热发电系统并网接入及电网调度自动化技术的应用,这对保护电站安全和经济运行具有重要意义。1×7.5 MW余热发电机组10 kV输出通过110 kV主动力变压器升压后用于自用,并在原有110 kV电力调度自动化的基础上建成了余热发电系统远动、监控和电能采集的数据网系统,以较少的投入实现了安全、经济、节能和环保运行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