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 第26卷, 第6期 刊出日期:2016-06-15
  

  • 全选
    |
    专题研究
  • 张海宁, 李士琦
    摘要 ( ) XML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对工业革命的发展特点进行了评述,对3.0和4.0的建设过程进行了描述,强调了信息化建设期间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河钢石钢公司的现状,对河钢石钢公司的发展阶段进行了定义。讨论了河钢石钢公司发展智能制造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在阐述作者对智能制造的理解之后,提出了河钢石钢应借搬迁之良机按发展智能制造的思路规划建设。还就河钢石钢建设智能制造3.0和4.0的若干问题提出了具体建议,指出智能制造建设将是一个长期的、持续的升级过程。
  • 朱来东,鲁兴武
    摘要 ( ) XML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对电收尘烟灰进行二段氧化酸浸萃取反萃电积的原则工艺流程试验研究,控制浸出体系的氧化还原电位为0.5~2V,考察了反应过程中温度、pH值、液固比、试剂浓度等因素对反应效果的影响,控制反应温度为75℃、pH值为3~4、液固比为4∶1、浸出3.5h时,铜、锌、砷浸出率可以达到92.5%、91.6%、90.8%;并考察了砷的资源化走向,提出了结合熔池熔炼工艺综合回收浸出渣的工艺路线;消除了电收尘烟灰在堆存过程中对环境造成的严重污染隐患。
  • 喻东 郝卫涛 王雷 庞海涛
    摘要 ( ) XML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所有用来加速赤泥悬浮固体颗粒沉降的聚合物絮凝剂,都会使赤泥底流场应力增加,从而使其流动性变差。在某一固体颗粒浓度下,场应力会随聚合物添加剂量的增加而增加,但是这也取决于所采用的聚合物种类。对比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絮凝剂在赤泥中的作用效果,得出结论,当聚合物絮凝剂相对分子质量大于某一最小值时,赤泥的流变学性质不再随相对分子质量增加而发生变化。因此,对于可能产生的最低场应力,絮凝剂相对分子质量越大越好,这样就可以实现在要求的沉降速率范围内使用最低剂量絮凝剂的生产目标。
  • 王凤鸣 严春亮 张庆军
    摘要 ( ) XML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从不同二氧化硅烧结矿的表观形貌出发,对表征烧结矿的分形参数进行解析,发现Δα及f(α)max值的大小表征Fe3O4和CaO·Fe2O3数量的多少及其分布的均匀程度。且随着SiO2质量分数的升高,低硅烧结矿其还原性逐渐变差而其抗压强度呈现出逐渐变好的趋势;而当wSiO2=4.8%时,多重分形谱谱宽Δα达到最小值,多重分形谱最大值f(α)max达到最大值,这就表明,此时不仅低硅烧结矿中的铁酸钙分布较均匀而且生成量最大。所以,随着低硅烧结矿SiO2质量分数的增大,其还原性逐渐变差,抗压强度逐渐变好。
  • 王振,章俊,王海川
    摘要 ( ) XML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采用熔体热力学模型计算熔体热力学性质是冶金物理化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基于Miedema模型和作用浓度模型对硅铁熔体混合焓和活度进行了计算,并与其他模型计算结果及实测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计算结果表明,Miedema模型相对于作用浓度模型的混合焓计算结果与实测值差距较小。采用作用浓度模型计算硅铁活度时,需要依据已有的活度数据拟合得到硅铁金属间化合物的生成? 妓棺杂赡埽也捎没疃饶夂系玫降墓杼鹗艏浠衔锷勺杂赡苡胧匝橹挡罹嘟洗蟆6砸延腥攘ρP偷慕峁员确治霰砻鳎匀厶逦⒐劢峁沟淖既范棵枋鍪墙⑽锢硪庖迩逦夷茏既吩けㄈ厶逍灾实娜攘ρЪ扑隳P偷墓丶?
  • 专家论坛
  • 陈玉鑫,朱国森,王莉,关顺宽,宋佳友,黄俊
    摘要 ( ) XML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FD级表面镀锌IF钢是表面质量要求最高的镀锌产品,表面质量控制难度大,合格率低。其主要缺陷之一“线状”缺陷是炼钢内生夹杂或保护渣卷入引起的。控制“线状”缺陷的主要措施是洁净度控制和机清(火焰清理)。为了对比洁净度控制和机清措施的有效性,进行了IF钢镀锌钢卷表面质量控制试验。结果表明,机清对提高FD命中率的作用大于洁净度控制措施;没有经过机清的板坯,钢水洁净度控制措施、连铸液位波动和三路氩气背压控制的影响是明显的。试验过程发现的“机清翘皮”缺陷,是机清板坯表面毛刺或凸棱经轧制形成的。“机清翘皮”下方没有夹杂物,有时能够发现少量FeO。修磨等提高机清后板坯表面质量的方法有助于消除机清“翘皮”缺陷。
  • 专题研究
  • 张青树, 郭乾勇 张连东, 周莲莲5 白振华
    摘要 ( ) XML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针对湿平整过程中在进行窄料变宽料生产时支撑辊换辊时间太长的问题,通过在轧制规格从窄到宽的切换过程中有意识地优化工作辊的换辊周期,安排部分工作辊采用小轧制周期轧制,利用新工作辊 “磨平”支撑辊辊面在从窄到宽轧制过程沿着辊身方向的不均匀磨损程度,在不更换支撑辊的前提下完成由窄变宽的规格切换,明显节省了变规格时的换辊时间,同时保证了产品质量和避免色差缺陷。该技术已被推广应用到梅钢1420连退机组四辊湿平整机组,使用效果良好,给企业创造了较大经济效益。
  • 徐超亮,张路,钱王洁,梅金娜
    摘要 ( ) XML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采用高温高压水慢应变速率拉伸测试(SSRT)及断口形貌观察研究了pH值和辐照对国产核反应堆堆内构件用不锈钢的应力腐蚀开裂(SCC)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不锈钢的SCC敏感性在pH值为7.0溶液中较小,在pH值为6.4与7.5水溶液条件下SCC敏感性显著增加。带电粒子辐照后出现辐照加速SCC(IASCC)现象,主要是由于辐照缺陷与局域形变对裂纹起裂的影响导致的,但由于离子辐照损伤深度的限制,不能从SSRT试样断口形貌观察到离子辐照对SCC的影响。
  • 生产技术
  • 崔鹏辉,蒋武锋,郝素菊,张玉柱,郝华强
    摘要 ( ) XML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利用FactSage软件绘制了渣系CaO- SiO2- FeO- MgO(10%)- MnO(7%)的等硫分配比图,分析了FeO/SiO2比、FeO质量分数和碱度对硫分配比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当CaO质量分数一定时,渣钢间的硫分配比随着FeO/SiO2比的增加而逐渐增加。在转炉炼钢碱度范围内,当FeO质量分数一定时,Ls随碱度的增加而增加;当碱度一定时,在低碱度范围内,硫分配比随着FeO质量分数的增加而增加,在高碱度范围内,硫分配比随着FeO质量分数的增加而减少。
  • 刘灿楼,李远鹏,俞钢强,张启富
    摘要 ( ) XML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镀铝钢板以其优异的耐蚀性、良好的耐热性(耐高温氧化性)和对光、热的反射性,被广泛应用于汽车、家电和新能源等各个领域。钢板连续热镀铝的生产工艺流程与传统的连续热镀锌基本一样。但由于铝的熔点高、可镀性差以及对钢板和浸入件腐蚀性强等特点,使得钢板连续热镀铝的连续稳定生产面临诸多挑战。还原退火炉气氛控制、镀锅管理技术、镀层控制以及镀后冷却控制技术等是钢板连续热镀铝的关键生产工艺技术,对上述各关键工艺点的技术难点和对策进行详细分析。
  • 陈金山,王君,曹勇
    摘要 ( ) XML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针对冷连轧过程控制系统的模型设定计算的特点与需求,建立了轧制力、前滑、扭矩和辊缝自适应系数的计算模型,同时给出了冷连轧过程摩擦因数和变形抗力参数的反馈计算模型,进而完善和优化冷连轧轧制参数模型。为实现实测数据的采集与处理,设计了基于事件、计时器和消息的3种实测数据采集方法。最终完成冷连轧过程控制的自适应功能开发,并将其应用到生产实践中。结果表明,该自适应功能模块有效保证了在线模型设定计算的快节奏,大大提高了原始模型的计算精度,有利于提高系统稳定性和运算效率,适合于工业生产实践。
  • 节能与环保
  • 费鹏,赵雷,康云忠,王福有 李超,金百刚
    摘要 ( ) XML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基于冶金石灰回转窑传统耐火材料砌筑方法,针对鲅鱼圈冶金石灰回转窑煅烧带耐火材料使用寿命短及隔热效果差导致窑皮温度过高的问题进行研究。通过改变耐火材料材质及砌筑方式,使该部位耐火材料使用寿命由8~10个月延长到18~24个月;通过使用NJS纳米级微孔隔热毡使窑皮温度在同等工况条件下降低46℃,每年因此降低能源费用195万元。实践证明,通过耐火材料砌筑优化后回转窑耐火材料故障率及能耗水平均得到显著降低,取得较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 雷一锋 蒋玉思
    摘要 ( ) XML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能源问题日益严峻。简述了钛基二氧化铱涂层电极的特征和进展,并对冶金工业和化学工业中金属锌(铜)电积过程的电能节约进行了深入的理论分析和量化计算。结果表明,Ti/IrO2- SnO2电极、Ti/结晶IrO2- Ta2O5电极、Ti/IrO2- RuO2电极、Ti/非晶IrO2- Ta2O5电极等新型二氧化铱涂层电极比Pb- Ag电极、Pb- Sb电极等传统铅基合金电极节电10%以上。另外,展望了钛基二氧化铱涂层电极的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