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 第25卷, 第08期 刊出日期:2015-08-15
  

  • 全选
    |
    专题研究
  • 蔡小锋,包燕平,林路,顾超
    摘要 ( ) XML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利用扫描电镜和光学显微镜对82B盘条典型断口样的形貌及夹杂物进行观测和对用4%(质量分数)硝酸酒精侵蚀的金相样的表面质量和心部组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造成黑心白点断口异常断裂的原因是熔渣卷入形成的大颗粒夹杂;脆性平齐断口断裂主要是由心部马氏体、网状渗碳体及边部增碳组织等不良组织和夹杂物造成的;斜茬状横裂纹断口断裂主要是由于组织存在马氏体和铸坯中存在有缩孔;劈裂断口主要是由于碳偏析造成的;而笔尖断口主要是由于组织中的人字微裂纹和网状渗碳体组织造成的。
  • 毛敬华 沈厚发
    摘要 ( ) XML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夹杂物是降低铸坯内部质量的重要缺陷。增加连铸机垂直段高度有利于减少铸坯内部夹杂物的数量并改善其分布。为了得出适宜的垂直段高度,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连铸机垂直段高度对特厚板坯内部钢液流动和夹杂物运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垂直段高度为3.5m时,有利于特厚板坯中夹杂物上浮并良好分布。研究结果对选择特厚板坯连铸机的垂直段高度具有重要意义。
  • 辛彩萍,岳峰,田罗林
    摘要 ( ) XML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通过采用扫描电镜对国内外4个钢厂硬线钢用盘条中的非金属氧化物夹杂的类型、形貌、尺寸和数量以及成分分析可知,国内外各厂家的钢帘线盘条中夹杂物的类型主要是CaO- SiO2- Al2O3- MgO- MnO,国外厂家较国内厂家盘条中非金属夹杂物的Al2O3质量分数低,SiO2质量分数高。且国外两厂中的夹杂物变形性能好,呈长条状,长宽比都大于3。应尽量减少单位面积的非金属夹杂物数量和尺寸,如先进的国外甲、乙两厂夹杂物数量的控制水平为0.111~0.154个/mm2,尺寸较小的夹杂物(小于3μm)的夹杂物数量相对国内厂家偏少。国外厂家的wT[O]和wN都控制在0.0035%以内。国外厂家控制水平相对较高,wT[O]和wN分别为0.0021%左右和0.0025%左右。
  • 王崇国 陈卫东
    摘要 ( ) XML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采用机械球磨工艺,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激光粒度分析仪(D50)、比表面积测试仪(BET)、振实密度仪(TD)和松装密度(AD)测定装置等测试手段,研究讨论了不同球料比对片状银粉粒度、形貌、比表面积和振实密度等性能的影响,得出了最佳的球料比参数。结果表明,球料比为12.5∶1(质量比)时,可制得平均粒径为5.5μm、松比为2.19g/cm3、比表面积1.10m2/g、振实密度为3.5g/cm3的高振实片状银粉。
  • 李风伟,成国光
    摘要 ( ) XML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根据相关热力学数据,并结合炉渣结构的共存理论,通过GCr15轴承钢的化学成分,计算出渣钢反应达到平衡时的炉渣成分。计算结果与实际生产数据基本一致,根据本模型计算结果,实际生产当中,控制钢液中的w[Al]s=0.01%~0.03%,溶解w[Ca]=0.00003%~0.00005%,溶解w[Mg]=0.00002%~0.00004%时,溶解氧质量分数在0.0005%以下。精炼渣成分大致为w(CaO)=50%~60%,w(MgO)=2%~4%,w(SiO2)=10%~25%,w(Al2O3)=10%~35%,FeO和MnO质量分数接近于0。
  • 生产技术
  • 李勇华,邵远敬,贺立红
    摘要 ( ) XML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总结分析了热轧奥氏体不锈钢带钢的退火工艺机理,研究结果可知:热轧奥氏体不锈钢带钢退火时,在500~870℃之间需快速加热,加热速度为10~31℃/s,以防止碳化物和σ相析出、δ- 铁素体分解,并且在1020℃以上保温一段时间,时间大于11s,以使组织充分再结晶软化,碳化物、σ相充分固溶,δ- 铁素体质量分数降到最低,然后在870~500℃之间需快速冷却,冷却速度为38~100℃/s,以防止已经固溶了的碳化物、σ相重新析出。
  • 解海波
    摘要 ( ) XML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对球团带式焙烧机的设计,国内尚无系统化的设计理论。对鞍钢321.6m2、包钢162m2和京唐504m2带式焙烧机的介绍文献,也只是从设备使用效果、技术介绍和问题解决方法层面加以分析论述,而缺乏理论上的设计范畴内的系统化总结。通过鞍钢321.6m2、包钢162m2和京唐504m2球团带式焙烧机的设计、操控参数与球团矿产、质量的关系的分析,并参考国外的关于带式焙烧机设计的相关文献,总结出带式焙烧机设计的11个要点,与广大带式焙烧机设计者研讨。
  • 陈德胜 曹余良
    摘要 ( ) XML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转炉出钢采用电石脱氧,LF精炼炉电石脱氧造渣配合喂铝线补钢水中铝的生产工艺,充分利用电石和铝线的脱氧特点,把冶炼过程扩散脱氧与沉淀脱氧合理结合,提高铝的收得率,有效改善精炼到站炉渣状况,LF炉造渣脱硫效果明显,明显提高生产含铝钢的经济效益。
  • 节能与环保
  • 李秋菊,张景,刘旭隆,洪新
    摘要 ( ) XML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实验室研究了利用晶种诱导沉积不锈钢酸洗废液中的有价金属,以期对废酸液进行资源化利用。应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镜和激光粒度仪等检测手段对沉积物进行结果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结晶产物为FeF3·3H2O和CrF3·3H2O的混合物,试验中没有发现镍的沉积物;同时研究了温度,废酸液中HF浓度及晶种加入量对金属沉积的影响。结果显示温度越低,废酸HF越高,越利于金属沉积;晶种添加量对金属沉积影响不大。
  • 吴启帆,包燕平,林路,徐国平,程慧高,辛彩萍
    摘要 ( ) XML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为提高KR脱硫渣的资源化利用水平,利用XRF、XRD、SEM+EDS对某厂KR脱硫渣的矿物学特征进行研究,并用热力学软件FactSage对渣中硫的赋存形式及析出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石灰系脱硫剂的KR脱硫渣,渣中的主要矿物相为钙铝硅酸盐相、硅酸钙相以及尖晶石相。钙铝硅酸盐相为连续延伸的无定形状,表面光滑平坦,无孔隙和裂纹;硅酸钙相为无规则形状,且表面较为粗糙,有较多的孔隙和裂纹;尖晶石相尺寸大小不一,形状多呈不规则多边板形,少量? 欢ㄐ巫础5蔽露雀哂?220℃时,试验KR脱硫渣中的硫会以SO2的形式存在,CaS约在1220℃时开始析出,CaSO4在1160℃时开始析出,约在1100℃时,CaS和CaSO4的析出量不再随温度的降低而变化,且最终渣中析出CaSO4的较CaS高。
  • 冶金杂谈
  • 王雪峰,朱春华,王海军 ,赵玉凤
    摘要 ( ) XML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中国冶金矿山面临资源禀赋劣势愈发明显、铁矿石储量逐年减少、国民经济对铁、锰资源的刚性需求持续增强以及生态环境恶化的诸多挑战,因此需要在探索中国黑色冶金矿山矿产资源高效合理开发利用及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通过对中国铁矿资源开发利用水平现状及存在问题的深入分析,认为中国黑色冶金矿山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出路在于降低成本和开展资源综合利用,可以从国家扶持、税收调节、科技创新、管理创新、尾矿利用、扩大激励范畴等6个方面降低黑色冶金矿山生产成本、提高黑色冶金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水平,进而提高中国黑色冶金矿产品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