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 第24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14-03-15
  

  • 全选
    |
    专题研究
  • 胡健
    中国冶金. 2014, 24(3): 1-3.
    摘要 ( ) XML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结合设备特点、产品宽度控制手段以及宽度控制理论,详细分析了2250mm热连轧生产线的成品宽度尺寸波动的影响因素。通过对定宽机的短行程控制消除头尾宽展的异常变化,以板坯宽度尺寸的测量消除来料宽度尺寸波动的影响,以精轧张力控制以及立辊的自由张力控制系统的优化消除头尾拉窄现象,有效地解决了宽度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 周民,陈莹卷,闵建军,马靳江,牛强
    中国冶金. 2014, 24(3): 4-8.
    摘要 ( ) XML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采用显式动力学有限元方法对高速线材减定径多道次孔型轧制进行了模拟分析。通过模拟计算的结果,分析了各道次轧件在轧制过程中的宽展变化、等效应变及残余应力的分布、各道次轧制过程中的轧制力及道次间张力变化。根据分析结果,对轧制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化,通过调整工艺参数,各道次轧件断面得到了优化,各道次间实现了微张力连轧关系。
  • 倪冰,刘浏,姚同路
    中国冶金. 2014, 24(3): 9-13.
    摘要 ( ) XML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采用永田进治公式和全浮力模型计算了机械搅拌法和喷吹法的铁水搅拌能,研究了搅拌能和混匀时间的关系,并和水模型的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了两种搅拌能影响混匀时间的原因。结果表明,机械搅拌法的搅拌能力比喷吹法大数倍,在同一搅拌能下机械搅拌方式的混匀时间比喷吹法短。搅拌优势使得机械搅拌法比喷吹法的脱硫率比喷吹法平均高18.61%,带来的副作用是铁水温降要高于喷吹法15℃,以及对耐火材料的侵蚀速度为喷吹法的3倍。
  • 黄涛,宋满堂,梁启华,龚伟
    中国冶金. 2014, 24(3): 14-17.
    摘要 ( ) XML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采用非线性回归方程计算方法,结合实际生产的齿轮钢淬透性数据对数学模型进行修正。在此基础上,开发了齿轮钢淬透性的计算预报平台,实现根据成分和预设的晶粒度级别预报任意端淬距离的淬透性值。模型预测精度高于传统的多元线性回归方法。
  • 钟华春,李建华,张南风
    中国冶金. 2014, 24(3): 18-20.
    摘要 ( ) XML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本方案把神经网络控制的学习机制以及模糊控制的人类思维和推理结合起来,用神经网络实现隶属,驱动模糊推理,利用神经网络的模糊建模,达到求精模糊规则的目的。由此可以看出,模糊控制在加热炉中的应用是可行的:一方面,它可以改善控制效果,提高控制精度,从而减小板坯的头尾温差,提高板坯温度的均匀性;另一方面,它可以降低系统燃料消耗,提高成材率,达到节能环保的目的。
  • 生产技术
  • 孟祥龙,张福明,曹朝真
    中国冶金. 2014, 24(3): 21-26.
    摘要 ( ) XML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首钢最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在国内率先开始了高炉喷煤的工业尝试,在随后几十年时间里,先后经历了几个具有不同时期特点的发展阶段。进入21世纪后,伴随着高炉不断大型化的趋势,与大型高炉相配套的制粉喷煤系统相继在首钢的迁钢和京唐等地获得应用。如今,整合了浓相长距离输送、风口均匀喷吹、全自动控制等技术的具有首钢特色的大型高炉喷煤系统已在首钢广泛应用。
  • 徐祖宏,陈超超,邵健
    中国冶金. 2014, 24(3): 27-30.
    摘要 ( ) XML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将概率神经网络建模方法与预测思想相结合用于热轧轧制节奏评价,研究并建立了基于PNN神经网络的热轧轧制节奏评价模型。基于涟钢2250mm热轧厂的实测数据,将建立的PNN网络轧制节奏评价模型用于生产实际,并将结果与BP神经网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该模型具有便捷、快速、预测精度高、泛化能力强的特点,可代替现有的基于经验公式和经验数据的评价方法,同时为轧制节奏的优化和生产效率的提高提供了参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刘海波
    中国冶金. 2014, 24(3): 31-33.
    摘要 ( ) XML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利用超低碳和微合金化的成分设计,采用TMCP工艺,充分利用晶粒细化和针状铁素体与粒状贝氏体组织强化、下线堆垛缓冷24h等手段,保证热轧状态达到该钢种需要的屈服强度、伸长率,进而去掉热处理调质及回火工艺,同样在工业试制条件下得到韧性良好、屈服强度为570 MPa级的超低碳贝氏体钢。
  • 装备技术
  • 陈飞,穆慧灵
    中国冶金. 2014, 24(3): 34-37.
    摘要 ( ) XML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提高热卷箱的传动稳定性和热卷箱的轧制速度对于增加轧线产能、降低生产成本具有重要的意义。简要介绍了热卷箱传动系统的构成,针对热卷箱主要设备的电气传动装置在使用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电气传动系统改造方案,并对改造后的实际运行效果进行了分析。通过设备改造,提高了设备稳定性及轧制速度,充分发挥了热卷箱在热轧生产中的作用。
  • 节能与环保
  • 李东魁,左海滨,姜丽丽,谭赞麟
    中国冶金. 2014, 24(3): 38-47.
    摘要 ( ) XML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磁场处理工业循环水具有一定的阻垢效果。在实验室利用研制的超强永磁场模拟处理工业循环水装置,研究磁场处理后循环水pH值与磁场强度、循环水速度、循环水温度、磁场处理时间、钙离子浓度等的关系,建立基于pH值的超强永磁场循环水处理阻垢效果评价模型,为研制磁场处理循环水的质量控制模型提供参考,为超强永磁场应用于工业生产实践提供必要理论基础。
  • 王冬青,马泽军,竺维春
    中国冶金. 2014, 24(3): 48-51.
    摘要 ( ) XML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对Y煤的基础性能研究,完成了其用于首钢高炉的可行性评价。与首钢现用A煤相比,Y煤的灰分接近、发热值高、理论置换比高、挥发分略低、硫分略高、可磨性指数相同一致、燃烧性略高。分析认为,Y煤使用后有利于降低燃料比。2009年9月在首钢炼铁厂某高炉进行配喷Y煤的工业试验,Y煤最高配比为35%,试验期间高炉顺行状况良好,校正置换比由0.80升高至0.83,高炉煤粉利用率较高,达到99%以上,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 刘志远,王重君,刘礼龙
    中国冶金. 2014, 24(3): 52-57.
    摘要 ( ) XML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唐山中厚板材有限公司针对炼钢生产中钢水热量损失过大问题,在转炉、钢包和中间包上,系统采用了新型WDS纳米级微孔隔热材料,提高了耐火衬的蓄热量,在不影响耐火材料使用寿命的情况下,转炉的终点温度提高了7℃,从转炉、钢包到LF炉过程温降速度减小了0.3℃/min,采取降低LF炉出站温度5℃的方式,中间包后期钢水温度仍然能够满足连铸工艺需要,达到了节能降耗的目的,可以产生综合经济效益1480万元/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