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 第24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14-01-15
  

  • 全选
    |
    专题研究
  • 沈峰满,姜鑫,魏国,郑海燕,穆林
    中国冶金. 2014, 24(1): 2-5.
    摘要 ( ) XML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钢铁工业CO2排放量约占全球总排放量的8%,为了降低CO2排放量,发展以H2为还原剂的炼铁生产方式势在必行。针对富氢还原对烧结矿还原性及还原粉化的影响进行了试验研究和理论分析。研究结果表明:H2等量代替CO时,H2体积分数由0%增加到12%,烧结矿的RDI-3.15降低约1%~2%;H2等量增加,CO,CO2,N2含量等比例降低时,H2体积分数由0%增加到12%,烧结矿的RDI-3.15升高约1.5%~2.5%;H2体积分数从0%增加到12%,烧结矿还原度Ri由72.56%增加到94.97%。研究结果对于开发富氢还原工艺具有重要的理论参考价值。
  • 何天仁
    中国冶金. 2014, 24(1): 6-10.
    摘要 ( ) XML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介绍了轧制法生产不锈钢复合板的技术,并以304不锈钢和Q345R两者复合轧制为例,分析了采用该方法生产复合钢板的力学性能及复合界面组织形貌结构特征。结果表明,采用轧制法生产不锈钢复合钢板结合面无锯齿形,基层、复层组织均良好,板材拉伸断口无分层及白斑,力学性能完全满足不锈钢复合板的要求。
  • 张浩,潘世群
    中国冶金. 2014, 24(1): 11-13.
    摘要 ( ) XML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通过生产试验及现有的大量研究成果研究了不同氮含量钒微合金化钢筋的组织与性能。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氮含量的增加,钢筋的组织晶粒度无明显变化,但钢筋的屈服强度增加,其原因是氮促进了V(C,N)的析出,有效地细化了析出物的颗粒尺寸,从而大大增强了钒的沉淀强化效果。
  • 陈子刚,马有辉
    中国冶金. 2014, 24(1): 14-17.
    摘要 ( ) XML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在板材的热轧生产过程中,准确知道板材内部温度分布随时间的变化是板材力学性能控制的关键。以往的方法是利用有限差分法或常系数偏微分方程的解来计算温度场,为了避免有限差分法计算步数太多和常系数偏微分方程的解不能满足参数随温度变化而变化的不足,给出了分步解析的解。经试验对比,本方法计算结果与数值解法和实测值接近,可用于中厚板的温度场在线计算。
  • 生产技术
  • 杜斯宏,宋剑,吴亚明,曾华锋
    中国冶金. 2014, 24(1): 18-22.
    摘要 ( ) XML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攀钢钒新3号高炉检修后开炉采用快速烘炉、炉底多点立体点火、快速转换装料制度、快速扩大进风面积等技术,点火开炉后加风顺利,炉缸活跃。通过制定科学的开炉方案,保留烘炉导管开炉,加风口圈调整进风面积,优化料制,合理控制边缘和中心气流等措施,确保高炉快速达产,高炉利用系数3天达到2.015t/(m3·d)。此次实践是目前国内外2000m3级冶炼钒钛磁铁矿高炉开炉中最成功的一次。
  • 金旭芳,吴小兵,霍大维,王欣,许随馨
    中国冶金. 2014, 24(1): 23-25.
    摘要 ( ) XML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探讨了电镀锡带钢在软熔工艺段采用工频电阻软熔时形成木纹缺陷的原因,提出了消除木纹缺陷的新技术——变频电阻软熔。它通过改变软熔电源的频率 (50~200Hz)能消除木纹缺陷,不同工艺条件下,消除木纹缺陷所需要的电源最低频率值不同。详细介绍了该技术在400m/min电镀锡线上的应用情况。与普遍采用的工频电阻加高频感应的组合软熔工艺相比,该技术既提高了用电效率,也提高了电镀锡板表面的抗划伤性,尤其适合高速电镀锡线。
  • 郑杰
    中国冶金. 2014, 24(1): 26-28.
    摘要 ( ) XML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论述了影响转炉钢窄成分合格率的主要因素是上下炉次间钢水氧化性差别大、上下炉次间钢水质量差别大、脱氧合金化操作不规范、钢水初炼成分均匀性差,通过采取制定转炉冶炼操作模式、依据终点碳制定各钢种铁合金回收率参考值、建立钢水包智能底吹模式、建立钢包喂线标准、规范铁合金加入操作、动态维护好出钢口、精准掌控铁合金批次等整改措施,使得碳元素合格率提高了11.16%,硅元素合格率提高了13.88%,锰元素合格率提高了12.68%,铬元素合格率提高了9.8%。
  • 金百刚,王军,李立勋,李超,贾东升,苏宽
    中国冶金. 2014, 24(1): 29-33.
    摘要 ( ) XML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考察了结晶器电磁制动技术在板坯连铸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比较了电磁制动对结晶器内钢液火焰状态和温度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合理的制动电流可使结晶器内钢液液面波动降低、火焰均匀分布,燃烧状态达到最佳,过大和过小都不利于火焰燃烧状态和传热的均匀性;施加电磁制动可显著提高结晶器内钢液温度分布的均匀性,平均温差由10℃降低到4℃;合理使用电磁制动有利于提高保护渣渣耗且使保护渣熔化更均匀,本研究条件下的吨钢渣耗提高了0.021kg;铸坯质量检验表明,使用电磁制动可降低铸坯中氧化夹杂物含量,对于试验条件下的低碳钢全氧质量分数降低了49%。
  • 装备技术
  • 卢瑜,杜屏,雷鸣,张明星
    中国冶金. 2014, 24(1): 34-40.
    摘要 ( ) XML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根据2500m3高炉炉身第9段球墨铸铁冷却壁解剖结果和ABAQUS有限元分析软件热应力计算结果,分析了第9段冷却壁破损的原因。炉身第9段冷却壁破损严重主要是由冷却壁热应力引起的。冷却壁的抗拉强度、伸长率和组织形态不达标,造成冷却壁更易发生断裂。冷却水管内表面因铸造过程中的氧化和冷却水中溶解氧的腐蚀而产生的锈层,也阻碍了冷却系统的传热。
  • 于洋,王畅,王林,徐海卫,苏岚,曹恒
    中国冶金. 2014, 24(1): 41-46.
    摘要 ( ) XML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连铸坯处在γ+α两相区装炉加热,会导致带钢心部混晶,对带钢组织及力学性能造成不利影响。以SS400钢种为例,通过有限元分析,模拟了首钢迁钢2250mm生产线紧凑型布局下连铸坯直装及热装下的温度场,并结合实际测量进行了校验。直装情况下连铸坯经切割后到达加热炉入口实际约需要15min,此时铸坯心部温度830~860℃,表面温度779~803℃,均基本处在γ+α两相区内,应予以避免。热装情况下,连铸坯下线倒坯堆冷时间应不低于2.8h,这样才能保证板坯心部温度低于700℃以完成α相变。
  • 节能与环保
  • 邱国兴,殷忠力,朱化朋,姜智文
    中国冶金. 2014, 24(1): 47-51.
    摘要 ( ) XML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莱钢型钢3号高炉经过不断摸索与总结,逐步形成了合理的操作制度,煤气利用率由2012年1月份的4211%逐步上升至10月份的46.73%,燃料比相应地由1月份的517kg/t(Fe)逐步降低至10月份的503kg/t(Fe),各项技术经济指标保持了较好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