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 第23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13-05-15
  

  • 全选
    |
    技术综述
  • 芦永明, 王丽娜, 陈宏志, 赵华, 潘秋娟, 薛向荣
    中国冶金. 2013, 23(5): 1-6.
    摘要 ( ) PDF全文 XML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本文首先介绍了国内外钢铁企业信息化发展历程。之后,对当前我国钢铁企业信息化发展现状和市场进行了分析。最后,介绍了钢铁行业信息化发展的关键技术,并指出未来我国钢铁行业信息化发展方向。

  • 刘晓峰, 安昌遐 , 杜亚伟, 陈登国
    中国冶金. 2013, 23(5): 7-11.
    摘要 ( ) PDF全文 XML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介绍了VD真空精炼技术的发展现状,指出VD功能多元化应是今后发展的主要趋势,提出重点研究开发氧脱碳(碳脱氧)、深脱硫、深脱气技术是实现VD功能多元化的关键。在此基础上,介绍了高效化生产装备和干式机械泵系统应用于VD真空精炼的情况,指出干式机械泵系统应用于真空精炼是一种可行的选择。

  • 专题研究
  • 童志博, 彭其春, 沈冬冬, 徐欢
    中国冶金. 2013, 23(5): 12-16.
    摘要 ( ) PDF全文 XML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对大量文献的归纳总结,就B对钢的淬透性、韧性、耐磨性影响机理及应用作了简要概述,当B含量在0.005%~0.0030%时淬透性较好,为保证B对淬透性的有效作用,常采用铝、钛降氧、固氮的方法;分析了B含量、加入方式、分布、热处理以及合金的复合作用等对韧性改善的作用;也分析了热处理和合金化对含B钢耐磨性的影响,认为B元素在钢中的应用前景广阔。

  • 杨作宏, 程子建
    中国冶金. 2013, 23(5): 17-21.
    摘要 ( ) PDF全文 XML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简述了铁素体不锈钢的发展趋势与不同品种铁素不锈钢冶炼工艺路线;系统介绍了国内近期研发的超纯铁素体不锈钢新品种成分、力学性能、物理性能、成型性能、焊接性能、耐腐蚀性能、微观组织、特性及用途等;超纯铁素体不锈钢新品种研发与应用对国内不锈钢产业健康发展起到了良好地促进作用。

  • 孙恺, 李福民, 陈 伟, 伊凤永, 吕庆
    中国冶金. 2013, 23(5): 22-25.
    摘要 ( ) PDF全文 XML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采用微型烧结法对河钢常用进口铁矿粉的烧结基础性能进行了测试,并与单烧矿质量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巴西矿粉的同化性能差,粘结相强度高;澳洲矿粉的同化性能好,粘结相强度差。SiO2含量高、Al2O3含量低的进口赤铁矿,其液相流动性强,SiO2含量高的进口赤铁矿的SFCA生成能力强。矿粉的粘结相强度高,其单烧矿的转鼓指数较高;SFCA生成能力适宜,其烧结成品率较高;同化性能强,其单烧矿的还原性较强。

  • 王俊山, 周明顺, 翟立委, 刘杰, 张辉
    中国冶金. 2013, 23(5): 26-29.
    摘要 ( ) PDF全文 XML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随着鞍钢自产铁精矿供应量逐年减少,扩大进口矿用量成为必然。本文根据鞍钢炼铁总厂烧结车间和西区烧结车间的原料条件,在实验室进行了配加巴西南部粉矿的烧结杯试验研究。结果表明:(1)配加巴西粉矿后超过20%后,烧结矿的转鼓强度下降幅度明显。随着巴西南部粉矿配比增加,垂直烧结速度增大,利用系数提高,燃耗略有提高。(2)相同配比条件下,配矿C方案时烧结矿转鼓要高于A、B方案,但烧结速度较慢、烧结机利用系数低,烧结燃耗增加。(3)配加巴西粉矿后超过20%后,烧结矿的低温还原粉化趋于严重。相同配比条件下,配矿C方案时烧结矿低温还原粉化最优。据此认为:采用巴西南部粉矿配比不超过20%时,可获得较好的烧结指标。工业应用中应避免采用B配矿方案。

  • 生产技术
  • 曹伟, 龙明华, 高征铠
    中国冶金. 2013, 23(5): 30-33.
    摘要 ( ) PDF全文 XML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首钢水城钢铁集团有限公司4号高炉采用中冶赛迪研发的新型并罐无料钟装料设备,为探索水钢4高炉装料设备及原料条件下的布料规律,在投产前进行了开炉装料的实际测量,得出了焦炭及矿石的料流轨迹及料面形状,为开炉及日后生产提供了科学依据。

  • 杨荣光, 王志刚
    中国冶金. 2013, 23(5): 34-37.
    摘要 ( ) PDF全文 XML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采用“铁水脱硫-转炉-钢包喷粉脱硫-LF炉精炼-RH精炼-连铸”工艺路线,通过钢包喷粉脱硫环节,降低LF炉精炼的到站硫含量,实现LF炉精炼快速深脱硫,将钢水硫含量稳定地控制到0.0015%以下,满足生产超低硫优质板材钢种的需要。

  • 陆军, 郑良才, 杜建新
    中国冶金. 2013, 23(5): 38-40.
    摘要 ( ) PDF全文 XML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氮含量关系到履带钢23MnBM的淬透性。通过对电炉各工序氮含量变化的分析,查找影响氮控制的薄弱环节,并采取加强出钢口使用管理、优化脱氧制度、提高出钢温度、优化长水口密封效果,增大真空处理氩气量等相应改进措施,防止出钢过程、精炼过程、连铸过程增氮,保证VD真空脱氮率,在氮含量控制上获得比较明显效果,履带钢23MnBM氮含量平均值可控制在65×10-6。。

  • 周贺贺, 曹余良, 王攀峰, 孟令东
    中国冶金. 2013, 23(5): 41-43.
    摘要 ( ) PDF全文 XML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抑制回硅是低硅品种钢冶炼的重点和难点,南钢中厚板卷厂通过转炉出钢留氧操作,精炼炉留氧升温,脱氧、脱硫造渣,连铸严格的保护浇注及吹氩塞棒、吹氩浸入式上水口的应用等一系列工艺优化和操作的改进,使整个冶炼过程钢水回硅量稳定控制在200×10-6以内,钢水终点成分完全满足低硅钢要求。

  • 装备技术
  • 任全民
    中国冶金. 2013, 23(5): 44-47.
    摘要 ( ) PDF全文 XML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某热镀锌机组的沉没辊系设备在薄料生产调试时出现了稳定辊不转的故障,严重的影响了机组的正常生产。本文从带钢传动的机理出发,对故障原因进行了探讨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改造措施。实践证明本次改造是成功和有效的,为工程项目管理中类似问题的解决提供了经验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