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 第23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13-02-15
  

  • 全选
    |
    技术综述
  • 张福明
    中国冶金. 2013, 23(2): 1-7.
    摘要 ( ) XML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分析了当前高炉炼铁技术面临的形势和挑战,提出了当代高炉炼铁技术的发展目标。阐述了高风温、富氧 喷煤对高炉炼铁的意义和作用。重点分析和论述了实现高风温和高富氧大喷煤的关键技术。提高风温、提高富氧 率、增加喷煤量是降低燃料消耗、节约生产成本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在高风温、低燃料比冶炼条件下, 当代高炉炼铁技术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 高征铠, 高 泰
    中国冶金. 2013, 23(2): 8-14.
    摘要 ( ) XML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高炉可视化与仿真技术是监测高炉内装料和冶炼状况并用以指导高炉操作的新技术。高炉炉顶摄像仪和 热图像仪可在线观察炉内料面和炉顶设备的运行情况;激光探测仪可在线观察高炉生产时的料面形状;高炉风口 摄像仪实时观察高炉各个风口的工作状况与喷煤情况。利用激光技术进行开炉装料测量,得到装料设备的布料规 律;布料仿真模型可模拟高炉的布料和料面下降过程,用以检查和调整布料操作。高炉可视化技术已经在沙钢 5 800 m 3 高炉和中国大陆钢铁企业的500余座高炉以及中国台湾和国外钢铁企业的20多座高炉上得到应用。

  • 专题研究
  • 刘文超, 蔡九菊, 董 辉, 张 琦, 齐国超
    中国冶金. 2013, 23(2): 15-20.
    摘要 ( ) XML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烧结过程余热资源的高效回收与利用是目前降低烧结工序能耗的主要方向与途径之一。就本质而言,余 热回收与利用过程是一个能量转换与利用的过程,热力学分析是其重要研究手段。采用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第二定 律,针对目前烧结余热利用方式,系统分析了烧结余热资源的产生、转换与利用等环节中各种形式的余热在数量上 的守恒和品质上的匹配关系,重点分析了各环节的热效率、火用 效率以及火用损失,藉此分析影响余热回收与利用的主 要因素及其制约环节,提出提高余热回收与利用的方法与途径。

  • 何木光, 肖 均, 郭 刚, 宋 剑
    中国冶金. 2013, 23(2): 21-25.
    摘要 ( ) XML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在攀钢高碱度钒钛矿烧结的条件下,为了强化大富矿配比下的钒钛矿烧结,运用正交试验手段,研究了 高富矿配比对钒钛磁铁精矿烧结的影响。正交试验结果最佳组合为(质量分数):水分为7.1%、燃料配比为 4.9%、碱度 为2.9、富矿配比为34%。表明高碱度下大富矿配比烧结适宜采取“中水、高碳、高碱度、中富矿配 比”的操作方针。

  • 何 斌
    中国冶金. 2013, 23(2): 26-28.
    摘要 ( ) XML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论述了一种判断烧结矿FeO质量分数的技术———在单辊破碎仓内安装温度计、从机尾卸下的烧结矿撞在 迎料板上,在单辊破碎前,已经被撞碎,撞碎后的烧结矿的废气温度高低能够很好地反映整块台车烧结矿温度的高 低,也就是整块台车烧结矿的热含量;在机尾安装料层测厚仪,计算推矿量(m 3 /min)。生产中,混合料固定碳计算 与单辊破碎仓温度相结合,能对烧结矿FeO进行较为准确的区间控制。

  • 生产技术
  • 姜杉杉, 王代军
    中国冶金. 2013, 23(2): 29-33.
    摘要 ( ) XML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钒钛磁铁精矿具有低铁、低硅、高钛、高亚铁等特点,以此为主要烧结铁矿原料的烧结矿,容易生成高熔点 的矿物,使得烧结矿的强度降低。针对这些难点,德胜烧结工程采取单设燃料破碎、集中配料、强化制粒、新型宽皮 带加九辊布料、实施低硅高碱度和厚料层烧结技术;烧结机采用集中智能润滑系统和板簧密封滑道、在烧结机头尾 设计柔磁性密封装置来降低漏风率;工程建成投产后,以钒钛磁铁精矿为主要原料的烧结矿强度达到72%以上,烧 结工序能耗为49.34 kg/t。

  • 吴 斌
    中国冶金. 2013, 23(2): 34-36.
    摘要 ( ) XML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根据衡钢的高炉炉料结构及铁矿石资源情况,首次在衡钢高炉进行了桂阳块矿的试用,通过对桂阳块矿的 各项性能进行分析,确定其加入高炉的比例,并适当调整高炉操作。试用结果表明,桂阳块矿各项成分指标均较 好,含部分褐铁矿,在5%配比以内,对高炉操作及铁水质量无较大影响,且与海南块矿相比,有一定的经济性。

  • 田 蜜, 李海洋
    中国冶金. 2013, 23(2): 37-39.
    摘要 ( ) XML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以节能减排、降低生产成本为目的,结合生产实际,对武钢四炼钢厂转炉工序能耗进行了必要的分析,从工 艺、技术、管理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攻关措施,2011年取得全年累计工序能耗-5.43 kg/t(钢)的好成绩,“负能炼 钢”水平达国际一流。

  • 何涛焘, 田 陆, 文华北, 刘卓明, 冯正金, 周存波
    中国冶金. 2013, 23(2): 40-43.
    摘要 ( ) XML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设计了一种通过对转炉炉口火焰光强和图像信息的分析,在线实时判断和控制转炉吹炼终点温度和碳质 量分数的系统。本系统主要包括光强采集模块、图像采集模块、数据处理模块以及控制软件。现场试验证明:炉口 光强及图像在吹炼终点存在显著的变化规律;本系统用于终点判断和控制准确有效。

  • 胡松涛
    中国冶金. 2013, 23(2): 44-47.
    摘要 ( ) XML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论述了太钢2 250 mm热连轧不锈钢生产线工程项目中间坯保温方案决策过程中,通过分析产品生产特 点、国内外使用情况、成本、能源消耗、所选设备的特点等,最终确定方案。项目投产后,达到了预期的使用效果,满 足了生产实际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