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 第21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11-05-15
  

  • 全选
    |
    技术综述
  • 杜鹏宇, 程树森, 滕召杰
    中国冶金. 2011, 21(5): 1-6.
    摘要 ( ) PDF全文 XML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对于高炉布料操作,使用现有技术、难以准确分析高炉冶炼过程。激光技术作为一种非接触、高精度、快速有效测试手段,越来越被冶金行业重视。结合对多座无钟炉顶高炉布料过程的实际测试,开发了激光在高炉受料罐内料面测量,气密箱的监视,溜槽倾角的测量,以及料流轨迹和料面形状的测量方面的应用技术,为激光技术在高炉布料上的应用推广奠定基础。

  • 专题研究
  • 完卫国, 孙维, 郭湛
    中国冶金. 2011, 21(5): 7-12.
    摘要 ( ) XML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将Nb微合金化技术和控制轧制、控制冷却技术进行综合应用,开发出了具有成本优势的HRB400钢筋。本文介绍了产品开发的技术思路、成分设计、生产工艺路线、冶炼和连铸工艺和轧制工艺。在20MnSi成分基础上,添加0.008~0.028%的Nb,可生产单线轧制的Φ12~25mm HRB400钢筋;添加0.021~0.036%的Nb、0.010~0.027%的Ti,可生产单线轧制的Φ28~32mm和切分轧制的Φ16~20mm HRB400钢筋。轧制时钢筋上冷床温度宜控制为810-870℃。钢筋的组织为铁素体+珠光体或铁素体+珠光体+少量贝氏体,表面无自回火组织。

  • 苏亚杰, 杜英虎, 陈寿林 , 叶泽甫
    中国冶金. 2011, 21(5): 13-17.
    摘要 ( ) XML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在煤灰熔点高于直接还原铁还原温度200℃的条件下,以直接还原竖炉作为移动颗粒床除尘器为核心技术的3段连续除尘,以铁矿煤球团为直接还原铁原料和移动颗粒床除尘颗粒,粗煤气显热可以直接用于生产直接还原铁。粗煤气显热约占煤炭气化热值的13%,估算联产直接还原铁显热利用效率可达70%以上,与现有的粗煤气废锅发电比,综合热效率提高约2倍,直接还原铁能耗303kg(C)/t.Fe,可以实现温室气体近零排放,减排CO2约1.7t/t.Fe。可以在不减少粗煤气化学热能(H2+CO),联产直接还原铁的同时解决粗煤气的高温除尘与净化问题。

  • 张志祥, 王德永, 冯耀, 姜茂发
    中国冶金. 2011, 21(5): 18-22.
    摘要 ( ) XML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以某企业30t六流T型连铸中间包为模拟对象,采用数学模拟的方法研究了不同导流隔墙和坝的组合方式对多流中间包内流体流动特征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改变导流孔隔墙结构和倾角形式,并在六流T型包近水口两流之间放置坝,有利于延长钢水停留时间,改善多流中间包内流体流动特性并提高多流中间包各流流动一致性。

  • 周继良, 马泽军, 李国玮, 刘文运, 张殿伟, 孙健
    中国冶金. 2011, 21(5): 23-27.
    摘要 ( ) XML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使用Fluent模拟了铁浴炉内部气-液的流场,通过改变顶枪气体的入射角度来考察气体对液体流场的影响。结果表明:气体的入射角度对射流深度和旋涡大小有直接的影响;铁水基本保持稳定,熔渣会随气体的流动而运动,甚至被带出铁浴炉。分析认为当顶枪射流角度为15度时对工艺的顺行较为有利。

  • 生产技术
  • 裴生谦
    中国冶金. 2011, 21(5): 28-30.
    摘要 ( ) XML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通过采取改善烧结矿原料质量,优化原料结构,加强成品筛分及高炉槽下筛分管理,提高料层厚度,增加压料装置,返矿回用炼钢等一系列攻关措施,宣钢烧结矿返矿率降低了3.64个百分点,低于行业平均水平以下,达到了预期的攻关目标。

  • 刘仁生, 曹晨忠, 赵兵, 湛燕
    中国冶金. 2011, 21(5): 31-35.
    摘要 ( ) XML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对长钢9#高炉布袋灰与屯留煤、府谷煤在不同配合比例下煤质指标、粒度和燃烧性能的分析测定,探讨了布袋灰与煤混合后进行高炉喷吹的最佳配比。实验结果表明:长钢9#高炉布袋灰由于含碳高、热值高可以与煤混合后进行高炉喷吹,布袋灰与屯留煤混合喷吹最佳配比是20%布袋灰与80%屯留煤,布袋灰、屯留煤、府谷煤三种混合喷吹的最佳配比是10%布袋灰、10%屯留煤及80%屯留煤。

  • 蔡可森, 缪春锋, 耿建林, 李海军, 张炯明
    中国冶金. 2011, 21(5): 36-39.
    摘要 ( ) XML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通过酸浸低倍等手段,获取中间裂纹产生的位置和规律。采取提高铸机辊缝精度、优化二冷水强度、调整动态轻压下区间等手段,降低了中间裂纹的发生率,改善了中心偏析和中心疏松,提高了铸坯的质量。

  • 万飞, 王勇勤, 金敏
    中国冶金. 2011, 21(5): 40-43.
    摘要 ( ) XML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本文针对实际生产中使用的带钢立式连续退火炉,建立了预热段(JPF)带钢温度计算公式。根据冲击射流对流换热原理和预热段的喷孔阵列形式,采用生产实测数据,模拟推导出对流换热努塞尔数计算公式。按照这组公式编制成MATLAB软件,计算结果与52组生产数据相符。该组计算公式和方法,可为带钢连续退火炉工程项目设计与应用提供一定的计算依据。

  • 杜艳玲, 于光远, 徐斌, 万永健
    中国冶金. 2011, 21(5): 44-47.
    摘要 ( ) XML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镀锌板表面出现条状锌凸起,通过现场试验跟踪以及金相组织分析,发现出现凸起的地方基板都存在裂纹、划伤等缺陷;根据晶体结晶形核和生长理论,初步分析由于基板存在缺陷,使锌液在此处结晶时,极易形核和生长,造成镀锌板表面出现条状凸起。

  • 装备技术
  • 齐亮, 江业泰, 郭德福, 马金祥
    中国冶金. 2011, 21(5): 48-51.
    摘要 ( ) XML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提出了炉卷轧机支持辊辊形设计的理论和方法,并根据韶钢热轧宽板厂的实际轧制工艺情况,开发了3450mm四辊炉卷轧机的变接触支持辊辊形VCR,并进行了工业实验,实验效果表明:新支持辊技术明显改善了轧机的板形控制性能,提高了薄规格钢板的横向同板差水平和成材率,工作辊换辊周期延长,消除了轧辊剥落现象。

  • 吴浩鸿, 孔繁甫
    中国冶金. 2011, 21(5): 52-56.
    摘要 ( ) XML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涟钢1800CSP热轧平整机在生产中存在一些板形缺陷,用户反馈板形质量异议在5%以上。为了提高该机组的板形控制水平,减轻工作辊“W”形不均匀磨损对板形的影响,并提高单辊过钢量,针对热轧平整机工艺特点,本文以工作辊和支持辊间接触压力分布均匀化和前张力分布均匀化为目标,优化设计了新的工作辊及支持辊辊形。理论计算和现场应用表明,优化后新辊形使辊间接触压力分布趋于均匀,平整机工作辊“W”形磨损得到缓解,单辊过钢量与板形质量均显著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