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 第19卷, 第8期 刊出日期:2009-08-15
  

  • 全选
    |
    专题研究
  • 罗森1 ,祭程1 ,朱苗勇1 ,谭建平1 ,胡黎宁2 ,钟保军2
    中国冶金. 2009, 19(8): 1-1.
    摘要 ( ) XML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采用Gleeble3500热应力/应变模拟机对轴承钢GCr15进行了高温力学性能测定,根据实际测量的结果,优化原有二冷制度并提出了适合轴承钢二冷冶金准则的二冷水表。并根据实际情况建立了大方坯连铸凝固传热模型,通过射钉试验表明模型准确可靠,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了基于凝固传热模型的动态二冷控制方法,通过生产实践表明采用特征拉速控制二冷配水可以有效改善铸坯质量。
  • 刘恩洋,彭良贵,张殿华,陈华昕
    中国冶金. 2009, 19(8): 6-6.
    摘要 ( ) XML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结合现场情况介绍了热轧带钢层流冷却自动控制系统的设备及硬件配置,并从过程自动化和基础自动化两个方面介绍了该系统的功能和数学模型,其中数学模型主要包括空冷模型、水冷模型、自学习模型和前馈控制模型以及反馈控制模型。现场实际应用表明,带钢全长的95.93%的卷取温度可控制在目标值的±15 ℃之内。
  • 赵展鹏,安守勇,侯东华
    中国冶金. 2009, 19(8): 11-11.
    摘要 ( ) XML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介绍了济钢中厚板厂供泰国某管道工程X65管线钢开发生产情况,采用低碳MnNbMoTi的合金系针状铁素体钢成分设计,配合洁净钢冶炼以及合理的板坯加热、轧制冷却工艺,生产出的X65管线钢板具有较高的强度,良好的低温韧性以及止裂性能。
  • 生产技术
  • 刘振林
    中国冶金. 2009, 19(8): 15-15.
    摘要 ( ) XML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为了实现炼铁系统的高效、低成本生产,济钢近几年通过实施烧结机头机尾磁力密封新技术、球团竖炉烘床改造、炉顶布料技术、活跃炉缸技术、炉型维护技术以及新型复合式冷却壁的技术开发,高炉技术经济指标明显改善,为降低生铁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创造了条件。
  • 郑跃强1 ,关建东2 ,康永林2
    中国冶金. 2009, 19(8): 19-19.
    摘要 ( ) XML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结合辊缝润滑技术在酒钢CSP的开发与应用,阐述了热轧工艺润滑的作用,探讨了辊缝润滑对轧制力、带钢表面质量、组织性能和轧机振动的影响。对比了不同条件下应用辊缝润滑的效果,为同类企业使用辊缝润滑提供借鉴。
  • 杜艳玲,于光远,徐斌,姜维
    中国冶金. 2009, 19(8): 24-24.
    摘要 ( ) XML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为提高镀锌板表面耐腐蚀性,一般采用铬酸盐钝化,镀锌板钝化后出现细小白色斑点,同过对其形貌结合钝化理论以及钝化机理进行分析,基本确定了其形成机理;并根据现场工艺确定了解决方法。
  • 王翔,姬健营,元伏勇
    中国冶金. 2009, 19(8): 26-26.
    摘要 ( ) XML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介绍了安钢第一炼轧厂100 t电炉(FSF)流程生产降低氮含量的生产工艺实践,包括电炉兑铁水技术、喷碳造泡沫渣、终点碳控制、出钢氮含量控制;LF还原气氛、造好白渣、埋弧操作;连铸钢包长水口及氩封等设备及工艺操作控制等,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 张霞
    中国冶金. 2009, 19(8): 30-30.
    摘要 ( ) XML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对连铸过程生产实践的总结以及现场数据分析,研究了太钢在生产冷轧无取向电工钢时连铸过程中间包钢水增碳、二次氧化、钢水吸氮以及在冷轧过程中钢板表面重皮、夹杂缺陷等的原因以及解决措施。结果表明,通过采用专用冷轧无取向电工钢中间包覆盖剂和结晶器保护渣、加强钢水从大包至中间包保护浇注、稳定连铸过程拉速和液面自动检测控制等措施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
  • 刘年富,廖卫团,杨太阳, 温志红
    中国冶金. 2009, 19(8): 35-35.
    摘要 ( ) XML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按照E级船用结构钢板的技术要求及市场需求,通过合理的化学成分设计,结合控轧控冷工艺及正火热处理工艺成功开发了以正火状态交货的E级船板,其产品性能完全符合GB712-2000标准要求及各国船级社船规要求,得到了九国船级社的工厂认可。
  • 节能与环保
  • 王建
    中国冶金. 2009, 19(8): 38-38.
    摘要 ( ) XML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针对本钢2600 m3高炉炼铁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的一次、二次烟尘超标,主沟移动罩使用寿命低的问题,在出铁场设置较为完善的通风除尘设施,通过出铁场屋顶自然排放的净化后气体含尘浓度小于100 mg/m3,实现了达标排放。通过对铁场主铁沟上方移动罩的结构形式,耐火材料的优化,使得新移动罩的使用寿命提高了4倍,集尘效率显著提高。
  • 程小矛 ,陈丽云,李保军 ,苏天森
    中国冶金. 2009, 19(8): 42-42.
    摘要 ( ) PDF全文 XML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CO2减排已引起中国钢铁行业的高度重视。中国钢铁行业20多年来,一直重视节能工作,并取得了巨大成就,成为CO2减排最重要的基础。1990年以来,不同时间段的吨钢综合能耗年均降低值为3.02~5.85个百分点,主要大型钢铁企业能耗水平已与国外先进企业相当,干法除尘、冶金煤气、余压、余热利用技术水平不断提高,钢铁能耗统计不断完善,先进的“少碳”、“非涉碳”冶金技术正在研发。在保证中国发展的前提下,不断淘汰落后企业和装备,深化节能技术,进一步降低CO2是中国钢铁工业最为迫切和长远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