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 第19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09-02-15
  

  • 全选
    |
    技术综述
  • 刘征建,张建良,杨天钧
    中国冶金. 2009, 19(2): 1-1.
    摘要 ( ) XML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从中国烧结烟气SO2排放的严峻形势出发,论述了烧结烟气的特点及SO2的控制方法,介绍了石灰石膏法、氨硫酸铵法、密相塔法、循环流化床法、MEROS法和活性炭法等几种典型烧结烟气脱硫技术的工艺原理,分析了中国烧结烟气脱硫技术的发展,通过研究提出了选择性脱硫方法与实施方案,并论述了烧结烟气脱硫技术的选定原则与发展方向。
  • 王海风,张春霞
    中国冶金. 2009, 19(2): 6-6.
    摘要 ( ) XML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介绍和阐述了能源中心的主要构成、功能以及在钢铁企业应用的各种优势作用,归纳了能源中心在钢铁企业中的应用效果,并对能源中心的发展趋势作了分析,为钢铁企业能源中心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
  • 专题研究
  • 任兵芝1,2 ,朱苗勇2
    中国冶金. 2009, 19(2): 10-10.
    摘要 ( ) XML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对大方坯连铸结晶器电磁搅拌过程的流场和温度场进行了数值模拟,并讨论了搅拌强度对流场和温度场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结晶器电磁搅拌下,搅拌器区域的钢液变为水平旋转,使从水口向下吐出的钢水与向上回流的钢水流股相冲突,流股侵入深度变浅,从而使轴向温度迅速降低,径向温度升高,提高了热区位置,有利于传热;搅拌强度越大,钢水的二次流现象越明显,热区位置越高。
  • 张志敏,马绍华,储少军
    中国冶金. 2009, 19(2): 15-15.
    摘要 ( ) XML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为了研究非平衡态热力学理论在具体的冶金过程中的应用,本文用该理论模拟计算了转炉的炼钢过程,并建立了该过程的数学模型。得到了转炉冶炼过程的脱碳速度表达式、钢液中硅锰含量变化表达式、氧含量变化表达式以及温度变化表达式。用C语言对整个冶炼过程进行模拟,结果表明非平衡态热力学模型能够描述整个冶炼过程主要元素的成分变化和熔池温度变化,对转炉炼钢生产实际的过程控制提供了新的理论和方法。
  • 生产技术
  • 陈浩
    中国冶金. 2009, 19(2): 20-20.
    摘要 ( ) XML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基于实际生产试验数据和参数,对90 t顶底复吹转炉08Al钢冶炼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冶炼终点CO反应偏离平衡较远,钢水过氧化较严重;终渣碱度大约为4.5左右时,硫和磷在渣钢间的分配系数都获得最大值,脱硫和脱磷效果最好;终渣TFe的增加对脱磷有利,对脱硫和提高钢水残锰量不利。
  • 薛军安,崔丽,胡贤磊,刘相华
    中国冶金. 2009, 19(2): 23-23.
    摘要 ( ) XML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在辊式矫直过程中接触倾角与曲率的变化规律,采用曲率积分的方法主要研究了接触倾角、特殊位置与曲率相互耦合关系。结果表明:接触倾角具有累积效应,辊距越大累积效应越突出,减小倾角的措施可以采用增大曲率差商的积分值和减小压下量。大的接触倾角导致大的曲率,曲率的累积效应对残余曲率有负影响,累积效应越大,需采用倾斜量越大。交叉点与接触点对曲率影响很大,交叉点位置比较固定,呈递增趋势,接触点位置和接触倾角成正比。
  • 赵素华,许海亮,王军,姚伟智,赵爱英,刘敏
    中国冶金. 2009, 19(2): 27-27.
    摘要 ( ) XML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结合鞍钢1700ASP中薄板坯连铸生产硅钢的实践,系统分析了RHTB浸渍管的损毁机理,并据此采取了相应的改进措施。通过优化烘烤制度、维护方式、生产组织模式和生产工艺,有效地提高了鞍钢1700ASP线RHTB浸渍管的使用寿命,为鞍钢1700ASP线硅钢的稳定生产提供了保证。
  • 张灵1 ,刘俭2 ,方音2 ,王卫东2 ,许茂清2 ,易银山1
    中国冶金. 2009, 19(2): 31-31.
    摘要 ( ) XML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沙钢650万t钢板系统工程,由3座2 500 m3高炉和3座180 t转炉等生产工艺线组成。设计了“一罐到底”的工艺,即把高炉出铁场的铁水罐与到炼钢转炉兑铁水的铁水罐合二为一,取消了炼铁区域的铁水罐修理设施,没有二次倒罐环节,减少了倒罐作业,避免因倒罐引起的铁水温降和环境污染。经过4年的生产实践,取得了较为理想的生产效益和社会效益。
  • 李勇
    中国冶金. 2009, 19(2): 33-33.
    摘要 ( ) XML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简介了济钢第一炼钢厂在炉龄提高后的炉型控制状况;重点针对溅渣后炉型的变化,优化了溅渣护炉和砌炉工艺,改进了炉渣性质,进而提高了溅渣护炉效果和保持了合理炉型,保证了生产的稳定运行。该厂控制炉型的实践对炼钢生产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节能与环保
  • 郭家林,赵俊学,黄敏
    中国冶金. 2009, 19(2): 35-35.
    摘要 ( ) XML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钢渣是炼钢过程中的副产品。介绍了钢渣的综合利用,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