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 第18卷, 第6期 刊出日期:2008-06-15
  

  • 全选
    |
    专题研究
  • 白永强,程树森
    中国冶金. 2008, 18(6): 1-1.
    摘要 ( ) XML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结晶器渣钢界面的控制是板坯连铸操作中的重要环节。为研究渣钢界面的流体动力学行为,建立了“空气保护渣钢液”三相流模型,运用雷诺应力模型和非均相混合模型对结晶器三相流场进行模拟研究,采用等体积分数法确定渣钢界面的形状及位置。浸入式水口对中不良时会导致结晶器内产生非对称流场,研究发现该流场的渣钢界面波动比相同操作参数下对称流场的界面波动要剧烈得多,且非对称流场的渣钢界面会有偏流甚至旋涡出现,对结晶器操作危害很大。
  • 马太1 ,陈海耿1 ,朱伟素1 ,胡文超2 ,肖楠2
    中国冶金. 2008, 18(6): 7-7.
    摘要 ( ) XML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以三元模型法为基础,建立了带钢在立式炉内退火全过程的数学模型;模拟计算了带钢和退火炉的温度场;讨论了操作参数对带钢加热的影响以及冷却气体初始温度和喷射速度对带钢冷却过程的影响。其模拟的带钢加热曲线与工艺要求相吻合,为带钢温度的预测和合理的炉温决策创造了有利条件。
  • 李龙,于景坤,邹宗树
    中国冶金. 2008, 18(6): 11-11.
    摘要 ( ) XML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含铬耐火材料中氧化铬组分在炉渣中的溶解度较低,少量的溶解即可使炉渣达到饱和,可有效抑制炉渣对耐火材料的侵蚀。氧化铬与氧化镁、三氧化二铝、氧化锆、二氧化硅等组分平衡共存时,在冶金条件下无低熔点相生成,利用这些氧化物可制成优质的含铬耐火材料。氧化铬与渣中氧化钙在氧化性气氛下易生成Cr6+,在还原性气氛下通过对生成Cr6+化合物的镁铬砖加热处理可使其无害化。
  • 金明芳,李光森,储满生,姜鑫,沈峰满
    中国冶金. 2008, 18(6): 17-17.
    摘要 ( ) XML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考察了烧结过程中粉矿特性对形成液相流动性及烧结强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含脉石很少的B矿在配加w(CaO)=26%时液相具有较好的流动性及较短的流动时间;含有一定量脉石的A矿随w(CaO)的增加(20%~30%)其流动性逐渐变好,熔化时间也逐渐缩短。以上述粉矿为粘附粉矿的烧结试样,其抗压和抗折强度均随其粉矿熔化特性的增强(流动性增加以及熔化时间降低)而增大。
  • 杨春光1 ,陈韧1,2 , 邹宗树1
    中国冶金. 2008, 18(6): 21-21.
    摘要 ( ) XML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 生产技术
  • 周福功1 ,肖瑢1 ,吴华方2 ,胡幼军2
    中国冶金. 2008, 18(6): 25-25.
    摘要 ( ) XML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采用铌微合金化和TMCP工艺,工业性试制了高强度E36级60 mm船体结构中厚钢板,检验力学性能、冲击性能、焊接性能,脆性转变温度、金相组织等结果表明其具有良好的综合性能。
  • 吴明
    中国冶金. 2008, 18(6): 28-28.
    摘要 ( ) XML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马钢第一钢轧总厂在开发冶炼超低硫品种钢时要求实现转炉终点出钢w(S)<0.010%目标。该厂通过对铁水镁脱硫采用新技术、新材料和优化措施,取得脱硫率大于90%,回硫低,吨铁扒损小于28 kg,温降小于26 ℃,脱硫周期小于35 min,以及喷枪、渣耙寿命提高等效果,实现了铁水镁脱硫的高效化,满足了洁净钢生产的需要。
  • 李勇1,2 ,占东平1 ,郭喜荣3 ,岳景东4
    中国冶金. 2008, 18(6): 32-32.
    摘要 ( ) XML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采用冶炼轧制拉拔及热处理工艺生产预应力PC棒用30MnSi钢,检测了该钢种试样的性能,优化了生产工艺。通过采用提高原辅材料质量、高拉补吹操作、改质钢包顶渣、调整吹氩参数、长水口氩气密封、中包湍流器、结晶器电磁搅拌等措施,降低了钢中夹杂物质量分数,生产出了合格的预应力PC棒用30MnSi钢铸坯产品。
  • 谢国威1,2 ,蔡九菊1 ,孙文强1 ,王爱华1 ,董辉1
    中国冶金. 2008, 18(6): 36-36.
    摘要 ( ) XML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介绍了蓄热式连续加热炉在国内钢铁企业中的应用现状;深入分析了其推广应用的适用性、蓄热室的蓄热能力难以满足生产要求、加热炉运行中炉压较大且易波动、自动化控制水平不高等问题;提出了应加强在蓄热式加热炉结构型式选择、蓄热室同炉膛耦合传热、炉内气体限制射流与自动化控制等方面的研究,不断改善其不足,推动其发展。
  • 节能与环保
  • 任山1 ,郁庆瑶2 ,龙世刚1
    中国冶金. 2008, 18(6): 40-40.
    摘要 ( ) XML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介绍了废轮胎的危害、产量及国内外利用状况;分析了轮胎物理化学性质;提出了高炉喷吹废轮胎的可行性。它对环境保护和资源回收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