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 第18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08-03-15
  

  • 全选
    |
    生产技术
  • 王海燕,姬健营,彭家清
    中国冶金. 2008, 18(3): 5-5.
    摘要 ( ) XML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安钢第一炼轧厂采用100 t FSFLF6机6流工艺路线生产冶炼了预应力钢绞线SWRH82B。其关键工艺参数控制:电炉终点w(C)=050%~070%,精炼炉控制精炼时间大于40 min,保证上钢前弱吹氩,控制钢水中夹杂物,连铸中中间包温度控制在 1482~1497 ℃,拉速22~24 m/min,采用结晶器电磁搅拌和末端电磁搅拌,全程保护浇注。结果表明,实物的质量和力学性能均完全达到了使用要求。
  • 李春梅,张爱民,蒋善玉
    中国冶金. 2008, 18(3): 8-8.
    摘要 ( ) XML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结合锅炉用耐热钢板12Cr1MoVg的冶炼、轧制和热处理工艺,分析了其成分、组织、性能,确立了最佳的生产工艺路线,为开发更高级别的承压设备用钢提供了依据。
  • 李峰,张炯明
    中国冶金. 2008, 18(3): 11-11.
    摘要 ( ) XML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建立了板坯凝固数学模型且采取坯龄模型实现动态配水;通过模拟拉速的变化,说明了用于校正有效拉速的速度权重,以及根据目标温度来校正冷却水对坯龄模型的必要性;编制了动态与静态结合的配水系统软件并应用于现场;评价了动态配水的效果。
  • 专题研究
  • 康永林1 ,陈继平1 ,刘光明2 ,熊爱明2
    中国冶金. 2008, 18(3): 14-14.
    摘要 ( ) XML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实验研究了汽车用冷轧超低碳烘烤硬化钢板的成分、热轧冷轧及退火工艺对钢组织性能的影响规律,并分析了冷轧后连续退火和罩式退火不同条件下钢中析出第2相粒子形态和钢板的织构变化。
  • 王宏明,王志远
    中国冶金. 2008, 18(3): 22-22.
    摘要 ( ) XML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为提高钢包渣的脱硫能力,分别配制CaF2CaO系和B2O3CaO系的石灰基调渣剂,通过调质渣对钢液脱硫实验,分析了不同调渣剂配比对脱硫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CaF2CaO系要控制w(CaF2)=10%~20%,B2O3CaO系要控制w(B2O3)=25%~50%,符合该成分范围的2种调渣剂均能有效提高钢包渣的脱硫能力,进一步降低钢水中硫的质量分数。
  • 于洋1,2 ,钟莉莉2 ,郭晓波2 ,刘振宇1
    中国冶金. 2008, 18(3): 24-24.
    摘要 ( ) XML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通过氧化模拟实验,观测了试样加热到不同温度时的氧化铁皮起皮情况,绘制了氧化动力学曲线,研究了高温下钢板在不同硅、磷质量分数时对氧化铁皮生长速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1100 ℃且经30 s氧化后,除含硅较低的钢种C外,其它钢种的表面都出现了独立的小气泡;经120 s氧化后各钢种的表面都完全形成了氧化膜。在较高温度(>1000 ℃)时增硅会促进氧化铁皮的起皮;w(P)≤0005%时,无论在任何温度下都抑制了氧化铁皮起皮。
  • 屈天鹏,姜茂发,王德永,冯丽萍
    中国冶金. 2008, 18(3): 29-29.
    摘要 ( ) XML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中间包吹氩是适应洁净钢冶炼的新技术、新方法。依据相似原理,在实验室建立了一定相似比的薄板坯连铸中间包物理模型。比较了传统堰坝组合,吹氩气幕挡墙分别代替堰、坝对中间包流体流动特征的影响,并尝试在中间包内采用双气幕挡墙的控流方式。结果表明,气幕挡墙分别代替堰、坝,中间包停留时间和死区体积与堰坝组合十分相近;双气幕挡墙代替堰坝组合,除死区体积较大外,停留时间接近堰坝组合。上述结论为气幕挡墙技术的进一步应用提供了参考依据。
  • 王学斌1 ,孙野1 ,邹宗树1 ,赵国光2
    中国冶金. 2008, 18(3): 33-33.
    摘要 ( ) XML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在1∶6物理模型上,通过水模型实验,对梅钢复吹转炉亚音速喷吹条件下的熔池搅拌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亚音速喷吹条件下的熔池均混时间明显长于超音速的。在亚音速喷吹条件下降低枪位、增加顶底吹气体流量可降低均混时间;A2底吹为本实验最佳布置方式,A6为适合预直炼的布置方式。
  • 潘时松,朱苗勇,谭建平,周建安
    中国冶金. 2008, 18(3): 37-37.
    摘要 ( ) XML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鉴于对狭缝式钢包底吹喷粉新工艺缺乏相关的研究,则采用往水模型的水溶液中喷吹氯化钠粉剂来研究狭缝在不同条件下对钢包喷粉精炼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减小狭缝的宽度有利于提高喷粉的有效利用率;狭缝喷粉的有效利用率高于圆孔喷粉;偏心底和侧部喷粉的有效利用率高于中心底喷粉;在底喷粉条件下,狭缝喷粉的有效利用率随空塔速度的增大而先增加后减小,并存在一个最佳的空塔速度。
  • 企业管理
  • 李连平,牛豫海
    中国冶金. 2008, 18(3): 42-42.
    摘要 ( ) XML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多年来,邯钢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企业全局,始终坚持“人本为基”,逐步迈上了一条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实现了又好又快发展。系统总结了邯钢近年来在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企业新跨越的主要成就和经验。
  • 节能与环保
  • 王爱华,蔡九菊,谢国威
    中国冶金. 2008, 18(3): 45-45.
    摘要 ( ) XML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采用数值模拟法,研究了高温空气燃烧炉内不同空气预热温度、氧气浓度和燃气入口温度对火焰特性和NOx生成和排放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在提高空气预热温度、降低氧气浓度条件下,在较大范围内进行燃烧,火焰体积变大,炉内温度的峰值相应降低,温度分布更均匀,NOx的生成量大幅度降低。提高燃气入口温度,可抑制燃料和空气在主燃烧区的混合,使火焰内反应物的分布更加均匀,抑制了热力NO的生成,从而减少了NOx的排放量。
  • 张振林,王海林,杨绿
    中国冶金. 2008, 18(3): 49-49.
    摘要 ( ) XML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用电凝聚法处理冷轧乳化液废水的可行性,对比了直流电凝聚与交流电凝聚处理乳化液废水的效果,考查了直流条件下电流密度、电极间距、pH值、电凝聚时间等因素对COD、浊度去除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操作条件下直流电凝聚去除COD、浊度的效果均优于交流电凝聚处理。直流电凝聚在电流密度为30 mA/cm2、电极间距为5 mm、pH值为5、处理时间为45 min条件下,去除COD与浊度的效果均最佳,去除率分别达到9075%和99.76%。
  • 行业话题
  • 葛新建,王启,韩文殿
    中国冶金. 2008, 18(3): 53-53.
    摘要 ( ) XML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针对济钢J55热轧钢带边裂问题,通过低倍组织检验、金相和光谱分析、化学成分试验等方法,分析了生产过程控制参数,研究了热轧钢带边裂的成因,提出了改进措施,并取得了显著效果。
  • 程鼎1 ,杨俊2
    中国冶金. 2008, 18(3): 56-56.
    摘要 ( ) XML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从变形机理上对大规格H型钢生产存在难点进行了分析,并对国内为生产大规格高强度H型钢的几种可行技术进行了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