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 第17卷, 第7期 刊出日期:2007-07-15
  

  • 全选
    |
    专题研究
  • 张海1,2 ,仝金平3 ,张恩民4 ,王勇3 ,杨帆4 ,乔德庸4
    中国冶金. 2007, 17(7): 1-1.
    摘要 ( ) XML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简介了超细晶棒材形成的基本原理及主要生产工艺;分析了目前国内棒材生产线的现状与改造的可能性;表明了生产线改造后所取得的初步结果;提出了超细晶棒材生产线的改造方案及实施步骤。
  • 技术综述
  • 李光强,董廷亮
    中国冶金. 2007, 17(7): 5-5.
    摘要 ( ) XML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介绍了高氮钢结构特点的最新研究,高氮钢平衡相图的进展及其在高氮钢成分设计方面的应用;概括了氮在钢液中的溶解度公式和高氮钢熔炼过程中的关键问题;分析了氮在奥氏体钢、铁素体钢和双相不锈钢中的作用,即氮在不牺牲强度的同时不仅提高了钢的韧性,且改善了钢的抗腐蚀性能;并列举了一些典型的高氮钢的用途。
  • 王广达,方玉诚,罗锡裕
    中国冶金. 2007, 17(7): 12-12.
    摘要 ( ) XML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介绍了世界高速列车的发展和列车的摩擦制动方式、踏面制动的不足之处和盘形制动的优点;论述了高速列车上常用摩擦制动材料和新型复合材料的研究现状及优缺点;并针对国内铁路发展情况,提出了发展摩擦制动材料的建议。
  • 生产技术
  • 徐俊1,4 ,周莲莲2 ,胡海东3 ,邱格君4
    中国冶金. 2007, 17(7): 16-16.
    摘要 ( ) XML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在利用泰劳级数展开并忽略高次项将相关非线性问题简化为线性问题的数学处理方法基础上,采用牛顿迭代法的相关原理,提出了1套适合冷连轧机快速负荷设定的带材中间厚度计算模型。其应用到宝钢冷轧薄板厂1〖KG-*9〗220 mm 5机架冷连轧机上取得了良好的使用效果,创造出较大的经济效益。
  • 沈晓辉1 ,闫军1 ,安涛2 ,肖锋2 ,许章泽2
    中国冶金. 2007, 17(7): 19-19.
    摘要 ( ) XML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在考虑了温度、相变及应力的耦合作用的基础上,运用有限元法分析了车轮热处理过程的变形。车轮热处理变形主要发生在淬火阶段,且集中在辐板两端的圆弧处。辐板的变形导致轮毂沉降,并在淬火结束时达到峰值,在随后的回火和冷却过程中沉降减小,热处理结束后HDSA840车轮沉降达1.3 mm。
  • 曹金祥
    中国冶金. 2007, 17(7): 23-23.
    摘要 ( ) XML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太钢集团新临钢钢铁有限公司烧结厂实施了烧结系统的技术改造,以较短的时间和较少的投资顺利完成了烧结机扩容,实现了烧结机分段烧结,并使烧结矿的产量和质量达到了预期目的。
  • 史翠毕,陈广言,刘其明,黄琼玲
    中国冶金. 2007, 17(7): 27-27.
    摘要 ( ) XML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马钢在热工调查中发现,H型钢在加热炉运行中存在加热及均热段炉膛温差较大问题,不利于钢坯均匀加热。通过增减加热炉计算机远程区域热负荷来改善炉温的不均衡趋势,以及采取单个烧嘴直接手动调节来减小局部温差的热工调试,缩小了炉膛和钢坯加热表面的温差,优化效果明显;并提出了引进热工智能控制技术,研究钢坯热装温度与加热负荷的关系,开展降低出钢温度试验研究的优化热工制度的思路。
  • 温维新,刁承民
    中国冶金. 2007, 17(7): 31-31.
    摘要 ( ) XML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济钢第三炼钢厂利用中薄板连铸机生产低碳低硅钢的初期,主要存在钢水成分控制和可浇性的问题。阐明了为解决此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措施和收到的效果。这些经验对类似企业的生产有借鉴作用。
  • 邓乐锐,宋连足,党宏有,章荣会
    中国冶金. 2007, 17(7): 34-34.
    摘要 ( ) XML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以特级矾土、电熔棕刚玉、电熔白刚玉等为主要原料,加入一定量的αAl2O3微粉和氧化铬微粉,用纯铝酸钙水泥作结合剂,外加微量防爆纤维、不锈钢纤维和分散剂,制作整体浇注的电弧炉小炉盖。研究了αAl2O3微粉和氧化铬微粉对试样冷热态强度性能、致密性、施工性能的影响;对比了Polyg、Darvan和M(复合型)分散剂的效果,最终筛选出最佳组合方案:αAl2O3微粉合适加量为2a%,氧化铬微粉合适加量为2c%;分散剂选用M型粉末。采用该组合方案制作的预制件试样性能完全满足了实际需要。采用该方案制作的整体浇注小炉盖应用于国内某钢厂150 t超高功率交流电弧炉,其使用寿命由原平均180炉左右提高到537炉,最高达到676炉,效果非常理想。
  • 专题研究
  • 束学道,聂广占,李连鹏
    中国冶金. 2007, 17(7): 38-38.
    摘要 ( ) XML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减小设备在现有工艺下的受力,是提高轧机轴承等关键零部件寿命和产品质量的有效方法之一。为此,采用有限元法对楔横轧模具在不脱空和脱空情况下进行了轧制过程数值模拟,详细分析了模具脱空对轧制力影响的规律,得到了在一定断面收缩率范围内模具脱空有利于减小轧制力的研究结果,并与测试结果进行比较。研究结果为合理设计楔横轧模具、改善轧机受力状况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 王海风,郭培民,张春霞,齐渊洪
    中国冶金. 2007, 17(7): 41-41.
    摘要 ( ) XML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利用X射线衍射法分析了高炉渣中的非晶态和晶态含量,高炉渣(主要成分为w(CaO)382%,w(SiO2)357%,w(Al2O3)163%,w(MgO)83%)中晶态与非晶态含量的定量比例系数为070。
  • 潘时松,朱苗勇,周建安
    中国冶金. 2007, 17(7): 41-41.
    摘要 ( ) XML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针对传统钢包喷粉工艺的不足,开发了从钢包底部喷吹的喷粉型狭缝式透气砖。这种带锥形流化室的透气砖,既可用于钢包底吹气又可用于钢包底喷粉,在冷热态条件下进行了实验并获得成功。
  • 裴凤娟1 ,陈伟庆1 ,候成2 ,杨荣光2 ,王国连2
    中国冶金. 2007, 17(7): 47-47.
    摘要 ( ) XML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通过添加示踪剂研究CASOB的精炼过程和连铸过程以及板坯钢样夹杂物来源。结果表明,精炼过程和钙处理后的钢中显微夹杂物均含有钢包渣示踪元素镧;中间包钢样中的显微夹杂物同时含有镧和中间包示踪元素铈;板坯中的显微夹杂物含有镧、铈、钾、钠中的几种,说明钢液脱氧产物与钢包渣、中间包覆盖剂、结晶器保护渣均产生了反应。板坯中大型夹杂物主要源于结晶器保护渣,其次源于钢包渣,少部分源于中间包覆盖剂;大型夹杂物同时含有钾、钠、镧、铈中的几种元素,说明大型夹杂物是脱氧产物与卷入钢液中的钢包渣、中间包覆盖剂、保护渣或中间包内衬蚀损产物相互反应的复杂夹杂物。
  • 金明芳,李光森,姜鑫,魏国,沈峰满
    中国冶金. 2007, 17(7): 51-51.
    摘要 ( ) XML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在烧结过程中维持一定数量的熔体对烧结矿的产品率和强度非常重要。熔体通过粘结层快速展开而获得烧结矿固相粘结相的微观结构。实验研究了不同矿石特性对CaO·Fe2O3熔体渗透行为的影响。渗透性测试可用来观察最初熔体的扩展情况。实验主要通过矿石中二氧化硅、三氧化铝的质量分数,以及脱水后的矿石表面形态,来分析熔体在矿石间的渗透行为。实验结果表明,随矿石中二氧化硅、三氧化铝和结合水量的增加,CaO·Fe2O3熔体对矿石的渗透行为受到抑制。
  • 张宝平1 ,周莲莲2
    中国冶金. 2007, 17(7): 55-55.
    摘要 ( ) XML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在充分利用连续退火生产线现有条件的基础上,将金属矫直理论与机械布局有机结合,提出了1套实用的连续退火生产线翘曲治理方案,以1根简单的防翘辊与已有的张紧辊相组合,借助张紧辊产生的张力,通过调节该防翘辊的压下量来改变带钢与辊面的包角,运用拉弯矫直的原理有效改变了带材内部残余应力的分布,达到了完全治理带钢翘曲的目的,创造了显著的经济效益,有进一步推广应用价值。
  • 行业话题
  • 朱开军,任建义,曾扩军
    中国冶金. 2007, 17(7): 58-58.
    摘要 ( ) XML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针对邯钢大板坯近2年来的漏钢事故,结合日常所积累的数据,分析了多种漏钢事故的类别和成因;并通过生产实践总结出影响漏钢的因素及其控制措施,其在预防漏钢上起到了较好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