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 第17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07-04-15
  

  • 全选
    |
    技术综述
  • 储满生1 ,郭宪臻2 ,沈峰满1 ,八木顺一郎3 
    中国冶金. 2007, 17(4): 10-10.
    摘要 ( ) XML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高炉是一个复杂的气固向流反应器。为了理解、控制和改进高炉炼铁过程,更多的努力被用于开发数学模型。全高炉动力学模型经历了从一维到多维、稳态到非稳态、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多流体高炉模型是全高炉动力学数学模型研究的最新成果之一。该模型基于多流体理论,可对炉内主要现象进行多维数学模拟,并能精确地预测高炉在指定条件下的操作指标。未来的高炉数学模型应朝复杂化和实用化方向发展,并拓展解析范围、提高模拟精度。
  • 毕松梅1,2 ,聂桂秋2 ,徐利华1,2 ,成志飞2,1 ,白纪周2,1
    中国冶金. 2007, 17(4): 15-15.
    摘要 ( ) XML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为提高高炉寿命,高炉冷却壁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介绍了铸铁冷却壁、铸钢冷却壁、铜冷却壁和非金属冷却壁等几种冷却设备,并对其各自的优缺点进行了分析。
  • 苗英杰
    中国冶金. 2007, 17(4): 19-19.
    摘要 ( ) XML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以本钢2005年新建成投产的1〖KG-*9〗880 mm生产线为例,简要介绍了新兴的薄板坯连铸连轧新技术在轧钢生产工艺、工艺设备、产品规格种类的特点。该生产线由于流程短、生产简便灵活、产品质量高、成本低、建设周期短,则在世界范围内具有很强的竞争力。
  • 黄洁
    中国冶金. 2007, 17(4): 23-23.
    摘要 ( ) XML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对目前国外转底炉炼铁发展和工艺进行了综合阐述,主要包含INMETCO 和Fastmet工艺,从Fastmelt的发展,到生产规模最大的美国动力钢的IDP,以及日本神户制钢、美国Midrex公司联合开发的转底炉生产铁块(Nuggets)的所谓Itmk3(第三代炼铁法)等多种工艺。同时,对中国引进和发展这项技术阐述了其必要性和可行性。
  • 生产技术
  • 张正祥1 ,焦国华1 ,成小军1 ,温德智1 ,孙彦辉2 ,吴光亮1,3
    中国冶金. 2007, 17(4): 26-26.
    摘要 ( ) XML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针对涟钢CSP板卷存在的板卷边部缺陷主要质量问题,统计分析了大量的生产数据,进行了现场跟踪试验以及实验验证;查找出了CSP板卷边部缺陷的主要影响因素;并通过采取相应的控制与改善措施,获得了良好的效果。
  • 李耀辉1 ,冯佃臣2 ,徐向棋3
    中国冶金. 2007, 17(4): 31-31.
    摘要 ( ) XML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从热轧润滑机理和现场技术改进等方面,分析了辊缝润滑在CSP生产线上的应用情况。结果表明,在热轧精轧机使用辊缝润滑技术,优化了轧制工艺条件,提高了轧辊的性能及轧制公里数,降低了辊耗,改善了成品带钢的表面质量。
  • 专题研究
  • 李启会1 ,刘祥官2 
    中国冶金. 2007, 17(4): 34-34.
    摘要 ( ) XML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将神经网络和模糊数学理论相结合,建立了一种新型的炉况预报模型,利用模糊神经网络的并行处理特性进行模糊推理。模糊神经网络的并行数学计算过程取代了专家系统中传统的参数处理,具有更高的推理效率;且神经网络的学习能力实现了隶属函数和模糊规则的自学习,从而满足了高炉专家系统知识库的动态特征,有效提高了炉况预报模型的自适应能力。最后,应用莱钢1号高炉在线采集的数据动态模拟了高炉炉况的变化趋势。
  • 朱伟素1 ,陈海耿1 ,肖楠1 ,胡文超2 ,潘小兵2
    中国冶金. 2007, 17(4): 38-38.
    摘要 ( ) XML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以某钢厂的1座步进梁式加热炉为例,建立钢坯和垫块温度场的数学模型。采用有限差分法模拟计算了不同条件下钢坯和垫块温度场及黑印温差随时间的变化;分析了接触热阻、垫块长度和间距、水管内壁温度等因素对黑印温差的影响;并指出了待轧和踏步时黑印温差的变化趋势。模拟结果为确定在线模型估算黑印温度简化算法提供了依据。
  • 杨红岗
    中国冶金. 2007, 17(4): 42-42.
    摘要 ( ) XML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通过水模拟实验,研究了气幕挡墙位置、气体流量及采用双透气砖对中间包流场的影响;认为采用气幕挡墙可有效延长钢水在中包的平均停留时间,降低死区,混匀钢水;并提出工业性试验的可行性建议。
  • 装备技术
  • 吴燕萍
    中国冶金. 2007, 17(4): 45-45.
    摘要 ( ) XML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简要分析了AOD的工作原理、工艺操作过程;并结合AOD工艺操作特点,总结了AOD炉体设备、供配气系统、铁合金及副原料加料系统、烟气净化系统等相关设施的设备设计特点以及工艺设计特点。
  • 张靓
    中国冶金. 2007, 17(4): 48-48.
    摘要 ( ) XML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介绍了济钢第三炼钢厂120 t转炉基础自动化和传动控制系统的结构;论述了基础自动化系统电气、仪表、计算机(EIC)控制及网络通讯一体化和传动控制系统的优越性;该系统精确性和稳定性的特点有利于实际生产的稳定。
  • 节能与环保
  • 王连勇,蔡九菊,王爱华,田红
    中国冶金. 2007, 17(4): 51-51.
    摘要 ( ) XML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针对国内工业炉窑能源结构不合理、效率低、污染严重的现状,结合煤高温气化和高温贫氧燃烧技术的特性,将2项技术有机地结合,开发研制了1套煤高温空气气化与高温贫氧燃烧一体化实验系统。该系统具有大幅度节能;燃气热值提高、燃料利用范围扩大;NOx排放量低、环境污染小;过剩空气系数低;结构简单、紧凑,系统综合热效率高,经济性好;炉温均匀分布,换热效率提高;采用炉外冷循环,易获得贫氧条件等特点。系统的研制将为中国工业炉窑的燃煤技术改造、系统节能和国家环境保护开辟一条新路。
  • 许莹1 ,胡宾生2
    中国冶金. 2007, 17(4): 55-55.
    摘要 ( ) XML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选用石油焦替代部分高炉喷吹用煤,并通过对其着火点、反应性、燃烧性能、可磨性及输送性能的系统研究发现,高炉喷吹石油焦可改善煤粉的燃烧性能、降低能耗。综合考虑输送性能及高炉所能承受的硫负荷,高炉喷吹石油焦的配比不宜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