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 第17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07-02-15
  

  • 全选
    |
    生产技术
  • 董辉1 ,蔡九菊1 ,王国胜2 ,蔡漳平3 ,王峰3 ,刘国防3
    中国冶金. 2007, 17(2): 1-1.
    摘要 ( ) XML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中国“导风墙烘干床”式球团竖炉的根本出路在于大型化和高效化。基于此,从炉窑热工角度阐述了中国球团竖炉大型化和高效化的典型关键问题。研究表明,炉内气固水当量比、预热焙烧带高度和焙烧带宽度等问题是球团竖炉大型化和高效化的关键问题;从炉内焙烧风球团间的气固传热方程和热平衡方程确定竖炉在某产量下的气固水当量比;从球团焙烧工艺和炉内气体流动等角度确定预热焙烧带高度;从焙烧风在焙烧带宽度上的分布均匀性等角度确定焙烧带宽度。
  • 宋强,倪达
    中国冶金. 2007, 17(2): 5-5.
    摘要 ( ) XML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采用热机轧制(TMCP)工艺技术生产中碳冷镦钢SWRCH35KM,增加了线材组织中铁素体的比例,并使珠光体组织部分粒状化,降低了线材强度和硬度,提高了塑性,且冷镦时金属流动性好、冷作硬化率低。用户可用其直接制作内六角螺栓和法兰面螺栓,免去球化退火工艺,取得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 程远,王学珍
    中国冶金. 2007, 17(2): 8-8.
    摘要 ( ) XML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针对脱硫工程实际,分析和比较了各种传动和控制方案,讨论了4种传动控制方案在本工程条件中应用的优缺点,最终选定了开式泵控液压系统为最佳方案。
  • 赵杰1 ,薛松2 ,席军良2
    中国冶金. 2007, 17(2): 12-12.
    摘要 ( ) XML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石家庄钢铁有限责任公司为进一步提高轴承钢质量,满足高端用户的需求,2006年批量生产GCr15轴承钢棒材,为控制并降低碳化物液析级别,进行了理论探讨和生产实践,取得了明显效果。
  • 王德永,刘承军,闵义,于赋志,姜茂发
    中国冶金. 2007, 17(2): 14-14.
    摘要 ( ) XML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实验室脱硫实验,研究了不同铝灰代替精炼渣中的三氧化二铝构成的铝灰脱硫剂的脱硫效果。结果表明,铝灰脱硫效果令人满意,管线钢中w(S)可从0.005〖KG-*9〗0%降至0.002〖KG-*9〗0%左右。比较几种铝灰脱硫剂,按照脱硫率从大到小的顺序依次为:无氟电解铝灰渣系、实验室自配渣、预熔电解铝灰渣系、电解铝灰渣系、预熔熔铸铝灰渣系、熔铸铝灰渣系,脱硫率分别达63.3%、57.4%、55.7%、53.7%、52.8%和46.3%。无氟电解铝灰脱硫剂配方的脱硫效果最好,且用电解铝灰作脱硫剂原料可节省甚至无需氟化钙作助熔剂。
  • 张莉1 ,张立静1 ,郑泽华2
    中国冶金. 2007, 17(2): 17-17.
    摘要 ( ) XML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在深入分析轧辊偏心对板带材厚度影响的基础上,从偏心控制原理和偏心信号模型入手,研究了一种单机架可逆冷轧机轧辊偏心补偿方案。该方案的检测及运算过程简单,运算量小,采用等间距抽样采集数据,避免了传统偏心补偿的缺陷。其偏心补偿投入唐钢1〖KG-*9〗650 mm可逆式冷轧机厚度控制系统后,控制效果良好,产品厚度偏差提高到±5 μm以内。
  • 专题研究
  • 刘颖昊1 ,黄志甲2 ,沙高原1 ,周渝生1 ,殷瑞钰3 ,张春霞3
    中国冶金. 2007, 17(2): 20-20.
    摘要 ( ) XML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宝钢电镀锌的生命周期清单的研究范围包括铁矿石和煤矿等原材料的开采、铁矿石和煤的运输、宝钢产品生产、副产品回用等阶段,即包含了从原材料开采到产品出厂的生命周期过程。清单分析的环境负荷有资源消耗、能源消耗、大气污染物排放、水体污染物排放和固体废弃物等50多种类型的环境负荷。在国际标准化组织的生命周期清单分析国际标准ISO14041的指导下,本研究建立了宝钢电镀锌产品生命周期清单模型和开发了计算软件,完成了焦化、烧结、高炉、转炉、热轧、冷轧和电镀锌等主生产工序的产品,以及电厂、制水、制氧、蒸汽锅炉等能源系统的产品生命周期清单。本研究为宝钢电镀锌产品的环境交流提供了生命周期清单数据;为宝钢其它产品的生命周期清单研究积累了经验;为宝钢倡导循环经济,生产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产品提供了决策依据;也为宝钢产品的全生命周期评价打下了基础。
  • 苏秀梅,孔德奎,李彩霞
    中国冶金. 2007, 17(2): 25-25.
    摘要 ( ) XML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利用计算机仿真技术建立中板加热炉的数学模型,依据实际加热条件模拟出炉内板坯各断面的温度分布,并用黑匣子在线测温的方式验证了模拟结果的正确性,为加热炉在线优化控制提供了依据。
  • 吴晓东1 ,刘兴国1 ,郑建忠2
    中国冶金. 2007, 17(2): 29-29.
    摘要 ( ) XML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测试了宝钢炼钢厂炼钢精炼连铸过程钢包的热状态;研究了钢包在各个周转阶段的包衬温度分布及其变化规律。测试结果表明,在钢包的第1和第2个周转过程包衬吸热和蓄热明显,该阶段应考虑钢水温降的热补偿。在钢包的第3和第4个周转过程中,包衬各点的温度变化较为平缓,表明从第4个周转开始,包衬温度变化处于一种动态平衡的循环过程。
  • 刘冬梅,王淑阁,赵成林,邹宗树,余艾冰
    中国冶金. 2007, 17(2): 34-34.
    摘要 ( ) XML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考虑到机理模型能较准确给出转炉吹炼过程的定性规律,而难以给出可靠的定量关系,首先利用冶金机理模型和PLS方法分析影响转炉终点碳的因素,然后建立基于模糊推理神经网络的转炉终点碳预报模型。结果表明,此法能有效提高对转炉终点碳预报的命中率和网络的训练速度。在w(C)绝对误差±0.02%控制精度下命中率达94.12%,相对误差±10%控制精度下命中率达56.86%。
  • 郭建斌
    中国冶金. 2007, 17(2): 38-38.
    摘要 ( ) XML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按照现代控制理论,把高炉视为多输入单输出系统,利用人工神经网络方法,结合高炉生产实际,建立了石钢高炉铁液中硅神经网络模型;通过引入动态步长和“惯性项系数”提高了网络收敛速;并不断更新学习样本集,提高了铁液中硅预报的命中率。结果表明,在允许误差为0.1%时,命中率达到86.67%,可为高炉操作提供指导。
  • 孟繁明1 ,王文忠1 ,八木顺一郎2
    中国冶金. 2007, 17(2): 43-43.
    摘要 ( ) XML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用化学试剂和实际电炉粉尘作试样,考察了利用固体碳和CO/CO2进行氧化锌还原的各种影响因素。研究发现,与固固还原反应相比,气固还原反应较快,但前者易受温度的影响。在CO/CO2=10、温度控制在1〖KG-*9〗000~1〖KG-*9〗100 ℃时,可保证电炉粉尘中氧化锌的顺利还原与气化分离。本研究为开发利用移动焦炭层的电炉粉尘处理新工艺提供了理论依据。
  • 企业管理
  • 夏德宏,常青青
    中国冶金. 2007, 17(2): 47-47.
    摘要 ( ) XML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借鉴能源领域煤气化多联产思想,构想了以高炉和焦炉为中心,多物料入口、多产品出口的全新仿生态循环多联产大化工流程——炼铁多联产系统。该系统对于投入的一次能源和反应产生的二次能源,按照其品质高低及特性,满足了"梯级利用、物尽其才、材尽其用"的资源合理利用原则,将达到大幅度降低综合能耗和资源消耗的目的。
  • 杨盾
    中国冶金. 2007, 17(2): 51-51.
    摘要 ( ) XML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涟钢“十五”期间围绕国家超薄板重点工程项目的实施,需配套建设十大工程。为加强工程项目的管理,涟钢尝试采用国际通行的工程总承包方式对几项重点工程进行实践,取得显著效果。工程总承包合同文本采用“菲迪克”合同格式,并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运用,总结出了签订合同时应注意的成功经验,创造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菲迪克”合同格式。
  • 行业话题
  • 刘德军,于淑娟,王尤清,王再义
    中国冶金. 2007, 17(2): 56-56.
    摘要 ( ) XML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对当前高炉喷煤普遍存在的诸如基本无综合原煤场、制粉系统基本没有建立相关数据库和优化模型,以及高炉操作者在对喷煤量等的调整上尚存一定的盲目性等问题进行了详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