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 第17卷, 第12期 刊出日期:2007-12-15
  

  • 全选
    |
    技术综述
  • 张君
    中国冶金. 2007, 17(12): 1-1.
    摘要 ( ) XML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分析了电解金属锰应用领域及产品深加工的方向,展示了电解金属锰产品良好的发展前景,并针对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意见和看法。
  • 高仲,张兴中,姚书芳
    中国冶金. 2007, 17(12): 4-4.
    摘要 ( ) XML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薄板坯表面纵裂是连铸连轧生产线上的严重质量缺陷。分析了薄板坯表面纵裂的成因;总结了薄板坯表面纵裂的特征、影响因素及其防止纵裂的措施;提出了今后研究纵裂纹的方向。
  • 生产技术
  • 朱新堂1 ,李永朝2
    中国冶金. 2007, 17(12): 9-9.
    摘要 ( ) XML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邯钢针对4号高炉喷煤工艺无法满足大修后喷吹能力的现状,借5号高炉大修扩容之机对其喷煤系统进行了改造;并采用双罐并列单管路、浓项输送、直接喷吹的工艺流程,满足了该高炉喷煤工艺的要求。
  • 何茂松,彭燕华
    中国冶金. 2007, 17(12): 12-12.
    摘要 ( ) XML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以热卷箱在新疆八一钢铁公司1750 mm热轧生产线的应用为例,介绍了无芯热卷箱的工艺设备组成、主要控制功能和关键技术,论述了基于Siemens TDC平台的热卷箱自动化系统的硬件、软件结构。
  • 孙复森,王强
    中国冶金. 2007, 17(12): 17-17.
    摘要 ( ) XML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针对马钢CSP生产线在薄规格产品轧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初步分析;并结合实际生产经验,改进和优化了相关的工艺参数和控制系统等。基本实现了薄规格产品的稳定轧制。
  • 张德才
    中国冶金. 2007, 17(12): 22-22.
    摘要 ( ) XML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马钢(合肥)公司钢轧厂通过技术改造优化工艺流程以及改进冶炼工艺减少吹炼损失,有效减少了转炉吹损和废品发生量,钢铁料消耗明显下降,2007年上半年炼钢综合经济效益增加1878万元。
  • 专题研究
  • 蒋国璋1 ,孔建益1 ,李公法1 ,陈世杰1 ,,陶晓林2
    中国冶金. 2007, 17(12): 25-25.
    摘要 ( ) XML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利用有限元法建立了钢包内衬膨胀缝的有限元模型,探讨了膨胀缝对钢包热应力的影响,研究了采用不同膨胀缝的钢包热应力变化,找出了膨胀缝对热应力的影响规律,并得到了较佳的膨胀缝值。
  • 冯巍1 ,朱传运1 ,李德强2 ,刘承军1 ,姜茂发1
    中国冶金. 2007, 17(12): 28-28.
    摘要 ( ) XML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以本溪钢铁公司炼钢厂板坯连铸结晶器为研究对象,通过物理模拟系统研究了水口吹气量、水口插入深度对连铸结晶器内气泡运动行为、液面波动及卷渣行为的影响作用,并在此基础上优化设计了连铸工艺参数。工业试验结果表明,经优化后连铸坯表层中含氧化钠(Na2O)、氧化钾(K2O)等保护渣成分的CaOAl2O3SiO2MgO系球状夹杂物基本消失,IF钢连铸坯中非金属夹杂物含量明显降低。
  • 杜景云1 ,马北越1 ,聂立诚2 ,严永亮3 ,于景坤1
    中国冶金. 2007, 17(12): 32-32.
    摘要 ( ) XML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根据热力学分析和热态实验研究了钢水温度及其碳质量分数对镁铝尖晶石质耐火材料侵蚀的影响,并探讨了耐火材料的侵蚀机理。研究表明,提高温度将加剧钢水对耐火材料的侵蚀,随钢水中碳质量分数的增加,耐火材料的侵蚀指数先增加后减小。侵蚀机理包括:一是钢水中碳与耐火材料组分氧化镁反应化学侵蚀耐火材料;二是钢水向耐火材料内部的渗入以及低熔点物相在耐火材料颗粒界面的析出,降低了耐火材料颗粒间的结合力,加剧了钢水冲刷对耐火材料的损毁程度。
  • 赵晓丽,陈颖,陈其安
    中国冶金. 2007, 17(12): 37-37.
    摘要 ( ) XML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从钢筋的机械连接出发,研究了轧后弱冷和强冷钢筋强度性能沿径向的分布,发现剥肋后承载力的变化和力学性能沿径向的分布都与轧后冷却方式密切相关,强冷者显著降低而弱冷者基本不变。由此说明,强冷和弱冷钢筋分别适用于不剥肋和剥肋的滚轧直螺纹连接技术。从冷却方式、组织分布特征上对其现象做了解释。
  • 师金红1 ,陈伟庆1 ,张昧茗2 ,李青2 ,郑宏光2
    中国冶金. 2007, 17(12): 41-41.
    摘要 ( ) XML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利用炉渣半球点测定法,测定了宝钢不锈钢分公司炼钢厂AOD炉(120 t)氧化期渣和终渣的熔化温度,研究了AOD炉渣熔点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对于AOD氧化期渣,碱度和氧化镁对炉渣熔点影响不大;渣中w(TFe)在97%~20%之间变化时,增加渣中全铁可使炉渣熔点明显升高;渣中w(Cr2O3)从225%增加到30%,可使炉渣熔点升高140 ℃。对于AOD终点脱硫渣,当R=14~18时,炉渣熔点随碱度的增大而显著升高;脱硫渣R=18时,w(CaF2)加入12%~13%则炉渣熔点显著降低;AOD还原渣R=16时,w(CaF2)加入95%~10.5%可显著降低炉渣熔点。
  • 装备技术
  • 张利军1 ,蔡晋辉2,3 ,颜志刚2 ,周泽魁2
    中国冶金. 2007, 17(12): 46-46.
    摘要 ( ) XML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为实现热钢坯喷号过程的全自动操作,采用了以可编程控制器S7300和智能伺服定位控制器SPC200为核心的控制系统。PLC利用数字I/O接口实现与SPC200的通信,通过SPC200控制定位气缸进行横向移动,推动喷头准确到达指定字位;然后,PLC通过开启相应电磁阀,启动多级组合气缸完成喷头纵向移动;最后,通过开闭相应的笔划电磁阀,完成指定字符的打印。实际生产表明,基于本控制系统的喷号机组具有生产无需人工干预、自动化程度高、定位准确度达到1 mm、打印13位炉号仅需70 s和节约涂料等优点,可为企业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
  • 企业管理
  • 寇传乾
    中国冶金. 2007, 17(12): 50-50.
    摘要 ( ) XML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根据国际通用的PDCA循环标准化体系构筑了钢板质量生产管理系统。该系统实现了生产线从订单质量设计到产品最终判定的全过程质量数字化控制和动态监控管理产品生产进程;还实现了钢板质量的全自动设计和自动判定,并可通过质量追溯、质量分析达到持续改进产品质量的目的。
  • 行业话题
  • 吴狄峰1 ,程树森1 ,赵宏博1 ,王子金2
    中国冶金. 2007, 17(12): 55-55.
    摘要 ( ) XML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建立高炉送风系统模型,模拟了风口尺寸对风口速度、流量和鼓风动能的影响,纠正了高炉操作认识上的一些错误。研究表明,缩小少数几个风口面积会减小鼓风动能,但却增大了其它风口的鼓风动能;只有减小多个风口的面积,才会增大所有风口的鼓风动能。减小少数几个风口的操作之所以能抑止边缘气流是其风量明显减少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