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 第16卷, 第9期 刊出日期:2006-09-15
  

  • 全选
    |
    技术综述
  • 王瑞珍,罗海文,董瀚
    中国冶金. 2006, 16(9): 1-1.
    摘要 ( ) XML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应用高强度、高性能钢板是汽车减轻质量、提高安全性的基础。为适应汽车工业发展的需要,利用各种强化机制的多种组合开发出具有各种不同性能的高强度钢板。简述了高强度汽车用钢板的最新研究进展,包括热轧钢板、冷轧与热镀锌钢板、以及TWIP钢等。
  • 王思薇
    中国冶金. 2006, 16(9): 10-10.
    摘要 ( ) XML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建筑钢材总量占国内钢材总量的55%,建筑用钢的发展趋势对钢铁工业的发展有重大影响。通过对建筑用钢材需求现状的分析,找出了目前建筑用钢材存在的主要技术问题,指出了今后国内建筑用钢材的需求量仍会平稳增长,产品质量会明显提高,其用途也将会更加广泛。
  • 生产技术
  • 王学忠,李成军,穆国栋,徐守亮
    中国冶金. 2006, 16(9): 13-13.
    摘要 ( ) XML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介绍了济钢采用钒氮微合金化生产HRB400钢筋的工艺路线;研究了钒氮微合金化对钢筋性能和组织的影响;分析了其化学成分与力学性能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应用钒氮合金生产HRB400钢筋的工艺是可行的。
  • 徐宝杰
    中国冶金. 2006, 16(9): 17-17.
    摘要 ( ) XML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济钢第一小型厂通过采取优化孔型系统、成品孔型设计、坯料结构以及改进轧辊材质和活套器等一系列措施,取得了显著的综合实施效果。成材率由2004年100.69%大幅度提高到2005年的101.8%。,达到了全国同类型企业领先水平。
  • 万雪峰1 ,张贵玉1,2 ,林东1,2 ,邹宗树1
    中国冶金. 2006, 16(9): 19-19.
    摘要 ( ) XML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对转炉内外二次燃烧率的分析,结合质量平衡和反应平衡理论,对熔池中碳和温度的变化进行了实验并与模型计算结果相比较,得出结论是:①在做好废钢和炉气密封工作的前提下,应用质量平衡可实现对熔池中碳的准确预测;②转炉内外的二次燃烧率均呈吹炼前期高、中期低、后期再次升高的变化趋势;③利用反应平衡理论可对吹炼中后期的熔池温度进行预测。
  • 专题研究
  • 朱清天1 ,程树森1 ,魏志江2 ,郭喜斌2
    中国冶金. 2006, 16(9): 24-24.
    摘要 ( ) XML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在实际装料时,不同密度、粒径及形状系数的颗粒在料面上的落点也各不相同。目前,文献在计算料流轨迹时存在忽略煤气曳力、密度选择不当或曳力公式使用有误等问题,与实际计算常有很大偏差。为此,针对目前料流轨迹计算存在的问题,准确考虑了颗粒在空区下落中所受重力、浮力及煤气曳力的作用,建立数学模型计算炉料颗粒在空区下落的运动轨迹。通过对不同炉料在其粒径范围内的布料半径变化及煤气对其曳力大小的讨论,正确考虑料流轨迹计算时煤气曳力的影响,为准确实现合理布料奠定基础。
  • 冯明霞,李强,邹宗树
    中国冶金. 2006, 16(9): 27-27.
    摘要 ( ) XML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针对转炉终点神经网络预测模型数据预处理过程中多变量、大样本的特点,介绍并应用了一种识别及检验异常数据的方法;筛选了神经网络模型的数据样本集数据;并初步验证了筛选结果。经过筛选,神经网络预测模型训练集数据训练误差绝对值的平均值及最大值分别下降了267%和41%;测试集数据测试误差的平均值及最大值分别下降10%和45%。结果表明,该方法对于转炉预测模型的数据筛选行之有效,对转炉预测模型的进一步完善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 装备技术
  • 唐爱民
    中国冶金. 2006, 16(9): 32-32.
    摘要 ( ) XML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抓斗行车采用艾默生大功率TD3000变频器后,很好地解决了主卷和闭合钢丝绳受力平衡的问题,软启软停方式显著降低了启制动时的冲击电流,加之变频器本身具有完善和灵敏的保护功能,极大地提高了行车运行的可靠性,延长了系统的使用寿命。
  • 尹晓雷,黄小虎,王其峰,康炜
    中国冶金. 2006, 16(9): 35-35.
    摘要 ( ) XML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太钢热连轧厂3号卷取机改造前所采用的美国西屋公司WDPF控制系统已不能满足目前生产和质量的要求,进而应用西门子公司的TDC控制系统对其进行了改造。该项目的设计、编程、调试由太钢自行完成,改造中采用了带钢头部张力优化控制、夹送辊张力控制、卷取机平滑曲线减张控制、卸卷小车横移极限升降极限模拟控制等多项新技术。其改造后产品产量、综合成卷率和卷形良好率均明显提高。
  • 企业管理
  • 陈展1 ,范立强1 ,张友山2 ,罗智华2 ,刘青3 ,张志宏3
    中国冶金. 2006, 16(9): 39-39.
    摘要 ( ) XML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描述了湘钢的炼钢连铸生产调度系统。该系统能直观地显示生产流程的信息画面,在生产总调及主要工序(转炉、精炼、连铸)通过集成化的图形界面跟踪工单、计划的执行情况来及时反映完成工单、在制工单以及待制工单的信息。图形化动态生产计划的实时调整可极大地提高计划编制效率、降低生产人员的劳动强度,保证计划的规范性。系统投入实际生产后,不仅优化了生产过程,较大幅度地提高了钢厂的产能和品种钢比例,且实现了系统运行的高效性和连续性。
  • 行业话题
  • 李世林
    中国冶金. 2006, 16(9): 45-45.
    摘要 ( ) XML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SVC无功补偿具有快速、动态、平滑、连续、可正、可负的补偿特性。SVC补偿技术应用在工业节能中能发挥很好的作用。电力系统中采用SVC能提高输送能力,保证电网安全稳定运行。介绍了中国第1部SVC国家标准产生的过程。SVC国家标准的发布将会促进SVC技术的进步和其产业的发展,实现降低耗能的目标。
  • 李智博,张贺宗,郭健
    中国冶金. 2006, 16(9): 49-49.
    摘要 ( ) XML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以具体事实为例讨论了失效问题。通过对化学成分、显微组织、夹杂物、热处理、低倍检验等方面的分析,认识到失效可能是由1种或几种因素共同作用所致。在分析失效原因的基础上,对部分失效提出了预防和改进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