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 第16卷, 第6期 刊出日期:2006-06-15
  

  • 全选
    |
    生产技术
  • 中国冶金. 2006, 16(6): 1-1.
    摘要 ( ) XML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介绍了济钢第一小型轧钢厂全连续轧制工艺技术改造的基本情况;论述了在工艺技术改造中所采用的新工艺、新技术及其实施效果。该厂全连续轧制工艺技术改造后,不但实现了快速达产增效,且通过工艺优化使小型材产量大幅度提高、产品质量明显改善、成材率进一步提高;2004年小型材产量达到了90 万t,2005年达到了117.2 万t,综合成材率达到了101.82%。

  • 专题研究
  • 中国冶金. 2006, 16(6): 1-1.
    摘要 ( ) XML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实验用氧化镁质坩埚在MoSi2炉上进行,实验钢种为重轨钢,选用Si-Ca-Ba合金为脱氧剂。实验发现,随精炼渣碱度(R)的增大,钢液中全氧降低,夹杂物总数、总面积和平均半径减小。精炼渣中w(Al2O3)为13%~20%时夹杂物的总数及总面积最小;w(Al2O3)>20%时细小夹杂物比例明显增大。精炼渣中的二氧化硅、三氧化二铝对夹杂物中二氧化硅和三氧化二铝的质量分数有直接影响,其在渣组成为钙斜长石成分的实验中尤为明显。因此,通过控制精炼渣的成分来控制非铝脱氧钢中夹杂物的组成是可行的。

  • 中国冶金. 2006, 16(6): 1-1.
    摘要 ( ) XML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南京钢铁有限公司宽板坯在浇注过程中常出现结晶器钢液结壳和粘结报警的问题,严重影响了连铸生产的顺行。通过对钢液结壳和粘结报警的分析,对XCN-Z型结晶器保护渣成分进行了调整和优化。结果表明,调整后的XCN-Z型中碳钢保护渣使用性能稳定,铸坯表面质量良好。

  • 王永胜, 杜晓建, 王庆祥
    中国冶金. 2006, 16(6): 1-1.
    摘要 ( ) XML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针对LD-BAr-CC流程生产HP295钢的工艺,系统地分析研究了在整个生产工艺过程中钢中夹杂物的演变状况和清洁度水平,重点考察了铸坯中夹杂物的类型、数量及分布情况,找出了其演变规律,调查了夹杂物的控制水平,并提出了进一步改善HP295钢洁净度的措施。
  • 张 文1, 吝章国2, 张 梅1, 李向奎2,
    杨林浩2, 孙洪利2, 王习东1
    中国冶金. 2006, 16(6): 1-1.
    摘要 ( ) XML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对邯钢低碳铝镇静钢中夹杂物的形成热力学进行计算和分析,取样后经非水溶液电解法分离得到邯钢工艺过程钢中夹杂物,验证了非水电解的可行性和热力学计算的准确性,初步提出了改进邯钢精炼工艺的有效措施,并对硫化物的形成机理进行了初步分析。
  • 专家论坛
  • 名 潘开灵, 冯 澍
    中国冶金. 2006, 16(6): 1-1.
    摘要 ( ) XML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从沃纳菲尔特的企业资源基础论出发,以武钢为研究对象,从其技术现状和未来技术战略规划要求及其在国内钢铁业中的地位两方面,论述了实施技术协同战略的必要性;提出了与德国蒂森克虏伯以及卢森堡的阿塞洛建立关于汽车板的技术联盟,与日本新日铁进行冷轧硅钢片的技术协同等建议。这些建议的实施会对企业未来发展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 专题研究
  • 徐红江, 付贵勤, 朱苗勇
    中国冶金. 2006, 16(6): 1-1.
    摘要 ( ) XML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转炉渣具有高碱度的特点,当碱度R2时转炉渣中的氧化钙将有一部分以游离氧化钙的形式存在。游离氧化钙是造成转炉渣膨胀的主要因素。实验采用压蒸法测定了转炉渣的膨胀性,分析了粒度和陈化时间对转炉渣膨胀性的影响,为转炉渣的应用提供依据。
  • 庞建明, 龙世刚, 汪志全, 孙刘恒, 王思维
    中国冶金. 2006, 16(6): 1-1.
    摘要 ( ) XML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在高炉喷吹废塑料过程中,废塑料颗粒输送管道压力损失是重要参数之一。通过研究得出了输送管内废塑料颗粒压力损失系数与弗劳德准数的定量关系式,废塑料颗粒速度与单位管长压力损失的关系,以及水平弯管和垂直上升弯管中颗粒速度与单位管长压力损失的关系。
  • 装备技术
  • 郭 强, 王孝军, 钱 舵
    中国冶金. 2006, 16(6): 1-1.
    摘要 ( ) XML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莱钢120 t转炉铁水脱硫站工艺设计流程顺畅,处理位采用在线布置。生产实践证明此工艺特点突出和设计合理。与传统脱硫工艺相比,采用该工艺后倒铁次数明显减少、铁水温降减小、设备投资降低。
  • 生产技术
  • 齐 婳, 李德瑾
    中国冶金. 2006, 16(6): 1-1.
    摘要 ( ) XML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6 m焦炉投产初期焦炭质量有时处于失控状态。20056—9月,济钢通过采取6 m焦炉的用煤结构研究、配煤控制参数标定及误差分析、焦炉控制参数最佳化的测试标定等措施,稳定并改善了焦炭质量,焦炭主要指标达到了1 750 m3高炉M4084%、M107.0%、CRI28%、CSR63%用焦要求,为其提供了良好的物料条件,促进了炉况的稳定顺行
  • 杨双平1, 杨导利1, 冯燕波1, 孙 刚2
    中国冶金. 2006, 16(6): 1-1.
    摘要 ( ) XML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以八钢高炉炼铁实践为依据,系统研究和分析了八钢2号和3号高炉炉顶设备装料制度对其冶炼的影响。分析研究后认为,操作制度是当前高炉炼铁的主要技术之一,也是影响焦比这一主要技术经济指标的重要因素。在原燃料和装备水平一定的条件下,合理的操作制度对高炉的技术经济指标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 技术综述
  • 王厚昕 李正邦
    中国冶金. 2006, 16(6): 1-1.
    摘要 ( ) XML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热轧钢筋是主要建筑用钢之一,中国与世界主要工业国家的钢筋应用水平相比还有较大差距。简述了中国热轧钢筋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历程;阐明了HRB335HRB400以及HRB500钢筋的生产现状;指出了中国的热轧钢筋已取得长足的进步,技术水平和质量性能得到很大提高,目前正处于推广应用HRB400Ⅲ级钢筋的重要时期,进一步优化HRB400生产工艺、提高钢筋质量性能有重要意义。
  • 生产技术
  • 熊涛涛, 徐 曼, 任崇锐, 王洪梅
    中国冶金. 2006, 16(6): 1-1.
    摘要 ( ) XML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对影响珠钢150 tLF炉和中间包钢液温降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发现工艺制度的不完善导致了精炼上台温度控制的不稳定,出现了中间包钢液过热度偏高、钢液温降大等现象。通过优化相关工艺制度,引入实时监控系统,加强管理,可保证连铸钢液温度的稳定性、显著降低漏钢率。
  • 高居安, 李立新, 刘卫国, 王剑锋
    中国冶金. 2006, 16(6): 1-1.
    摘要 ( ) XML 附件   可视化   收藏
    介绍了邯钢第1200 t/a机—回转窑氧化球团生产线在试生产期间的原料条件和生产情况;分析了生产中遇到的难题;提出了调整设备和工艺的方法。经调整后,球团矿的绝大部分指标均达到国家标准,高炉在使用自产球团矿期间炉况顺行、焦比降低、产量增加。该生产线实现了投产后40天快速达产的目标。